43000步,這是留存在山東省濱州市清河鎮鎮長石濤手機上的數據,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數據還要常常「背上」四五十斤的沙袋。
站在黃河控導堤面前,石濤憶起了9月底至10月初堤壩面臨的險情,陰雨連綿的天氣,讓大家難以揣摩黃河的脾氣,一腳踩下去整個把雨鞋黏得拔不動分豪。石濤的同事、鄉親幾百號人都站在了堤壩前,這是他們面前不容後退的防線。
「我們用最短的時間,動用18台挖掘機械,新築起了1000米的堤壩。每個人都在忙着背沙包,2萬多個沙包就是用最簡單的人力,運抵堤壩拋向了滔滔河水。」石濤說,當時很多時刻他們都在想不能後退,一旦後退就是身後的父老鄉親。
一直到10月中旬,黃河的汛情才算穩定下來。石濤與他的同事,在大堤上呆了20多天,用石濤的話說:「在這些日子裏,看到了同事和鄉親的戰友情誼。」在他的手機上,每天平均20000多步的步數說明了這些基層一線幹部們的日常。
遠離黃河大堤的前趙李村,村支書席在霞仍在盤算著如何讓地里的收益最大化。上世紀80年代起,席在霞就在支村科技人員的幫扶下,開始種植白楊樹,用席在霞的話說:「當年種秧苗就像種金條,一畝地就可凈賺兩三萬元。」慢慢的,前趙李村變成了速生林的種植基地,整個皂戶鎮也變成了苗木特色產業的種植基地。有統計數據表明,惠民縣標準化、規模化種植達到基地近百處,苗木從業人員超4萬人,年產苗木約1億株,產值超2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白蠟、國槐生產基地和綠化苗木交易市場。
席在霞一直想着,如何根據市場需求推動白蠟、國槐等各類苗木品種選育,推動建設惠民縣黃河下游白蠟、國槐林草種質資源庫,這是未來的苗木產業發展方向。
而對於鄒平縣青陽鎮的山東開泰集團而言,尹建國所擔任的山東開泰拋噴技術研究院從2017年至今已經囊括了國內200多項專利技術。這家國內數得著的「隱形冠軍」企業,把智能噴砂清理機械人、拋噴丸成套裝備、節能離心通風機、高效能除塵裝備為目標產品,緊密圍繞《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通過構建智能工廠的整體架構,提升了各類智能製造核心裝備及短板裝備的創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尹建國院長說:「我們充分利用已經併購海外公司的優勢,搶抓一帶一路市場機遇,積極開拓沿線新興國際市場的力度,進一步提高產品國際市場佔有率,持續強化品牌的國際化。目前在全球化的戰略指引下,開泰集團利用海外12家分公司以及荷蘭製造工廠發揮技術、品牌以及本地化優勢,不斷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記者 孫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