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未來之勢:巧用財政小支點「撬動」沂蒙鄉間大變革

未來之勢:巧用財政小支點「撬動」沂蒙鄉間大變革

責任編輯:薛正軒 2021-11-03 16:49:20 來源:香港商报网
    改革開放40年,1100萬沂蒙人所走的每一步,都凝縮著深厚的歷史沉澱。鄉間無數的個體,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鋪陳中追逐著夢想,展現著沂蒙山水的內涵和外延。
 
    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達成,產業、生態、組織、文化、人才「五大振興」缺一不可。山東省臨沂市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將涉農領域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不斷強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現涉農資金「五根手指頭,握成一個硬拳頭」,增強了項目互補投入力度,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並且,通過政策引導,全力推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鄉村領域,藉助支持政策培育起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
 
    透過沂南朱家林這個山間小村,我們可以看到財政有限資金是如何「撬動」鄉間大變革的。
 

    「麻雀」怎麼變「鳳凰」
 
    臨沂沂南縣城西北角33公里左右,便是朱家林村。
 
    6年前,這個距離縣城只有30多公里的村莊,不僅沒人願去,甚至村裏年輕的勞動力都在「外逃」。
 
    那時村裏雖有松蘿掩映、溪水潺潺,古樸的干插牆在山林中若隱若現,頗有世外桃源之意境。但因為產業基礎差,村集體和農民增收難度大,青壯年人口外流嚴重,朱家林村成為一個典型的空心村、空殼村,在家人口僅有三分之一左右,大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村內有一半的房屋空置。雖然距離正西方的水庫只有1.5公里左右,但因為三面環山,交通受限,村裏的吃水都成了難題。
 
 
    數字顯示,2015年朱家林全村共有130戶、352口人,但其中有38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62人為貧困人口。也正因如此,朱家林村也是遠近聞名的省定貧困村。
 
    與那時相比,現在的朱家林村更加遠近聞名,但原因卻不是以前的貧困,而是其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讓它「麻雀變鳳凰」。
 
    現在的朱家林村成為了山東省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申報成功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每年吸引大量省內外遊客到當地旅遊。朱家林村藉助不斷深入的「三產融合」探索,不斷迸發出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助推這個原先的貧困村成為一個集創意農業、農事體驗、 田園社區於一體的創意型田園綜合體。
 
    這場「麻雀變鳳凰」的轉型之路,源於一場「頭腦風暴」。

    引來10億社會資本
 
    2015年底,朱家林村開始專項扶貧。最初的構想,是建造一個特色小鎮。2016年,山東省一場專項扶貧會議在沂南縣召開,當時與會的人士到朱家林村進行了考察。
 
    當時,眾人了解到以朱家林村為中心,周邊10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共有5個省定貧困村,涉及貧困戶2043戶、3813人。大家討論如何結合周邊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獨有的紅色根據地背景,讓這些貧困村煥發新顏,有與會者提出了南方剛剛興起不久的「田園綜合體」概念。
 
    2016年,田園綜合體創辦者宋娜來到這個山村,她和小夥伴們發起了一場共建共享鄉村的實踐,並且把這裏打造成國家第一批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不搬走一人一戶,不破壞一草一木,他們完整保留了山區鄉村的原始風貌,藝術化改造衰敗破落的老村子
 
    於是,當地以朱家林村為突破口,對傳統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模式進行突破和創新。在建設過程中,朱家林項目獲得了中央、山東省以及臨沂市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2018年2月,農發行也為朱家林項目提供了4億元中長期農業扶貧貸款。有了財政資金支持後,朱家林項目進展順利,在社會上知名度越來越高,如今吸引了超過10億社會資本湧入。
 
    現在的朱家林田園綜合體,以朱家林創意小鎮為動力核心,帶動形成了小米雜糧產業帶、高效經濟林果帶「兩帶」以及創意農業區、田園社區、電商物流區、濱水度假區、山地運動區等「五區」。朱家林項目還整合農發資金、農業債券、福利彩票等涉農資金新修18公里常石路,打通了與沂蒙紅色影視小鎮、竹泉村等景區旅遊道路的連接。
 
    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也為朱家林吸引來北京觀築景觀設計院、山東山村夢工作室、曲阜師範大學山水田園創業中心、臨沂大學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研究所等20多家文化創意項目落戶,來參觀考察、休閑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在朱家林,村民們也通過分紅收益、務工收益、自主經營收益以及資產租賃收益等模式實現了增收。
 
    就像宋娜所說,「雖然朱家林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典型的。它是千百個沂蒙山村的代表。」小小的朱家林村,實踐著美麗鄉村的大藍圖,山東省總結了朱家林村田園綜合體建設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制定了4項山東田園綜合體建設地方標準,目前已在全省發布實施。
 

    小調又遍沂蒙山
 
    沂南縣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沂水縣尹家峪田園綜合體、沂水縣桃棵子村……沂蒙深處越來越多的貧困村依靠因地制宜整合自身資源,走出了致富新路徑。
 
    如沂水出台了《沂水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通過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改革,將原有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到集體成員,以戶為單位向成員出具量化股權的股權證明書,確權到人、發證到戶,轉資產為股權,變農民為股民,化無形資產為有證股權。
 
    實際操作中,當地村集體成員可用股權出質作擔保,按股權評估價值一定比率從銀行獲得貸款,拓寬農民融資渠道,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和資產。目前,沂水全縣共發放股權證達到了36.5萬本。
 
    放眼臨沂全市,在支持鄉村生態振興上,臨沂市財政部門一方面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一方面促進美麗鄉村提檔升級,加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保護,2021年支持集中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市級美麗鄉村示範片區12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5個。
 
    在組織振興上,為了保障村級組織運轉,臨沂市財政部門建立健全了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村級組織運轉保障標準,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履職能力。
 
    在文化振興上,支持蒙陰縣垛莊鎮西孟良崮村、沂南縣青駝鎮青駝社區充分依託紅色資源建設紅色美麗鄉村,更好的傳承弘揚沂蒙精神。
 
    在人才振興上,財政部門健全人才振興保障措施,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支醫、支農、支教一線。持續推動「四雁」工程,鼓勵吸引優秀外出人才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同時,依託浙大山東農研院、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建設「三農」人才培訓基地,年培訓鄉村振興各類人才2萬人以上。
 
    如今,在財政保障下,當地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正大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把鄉村振興這盤大棋下好、下活。
 
    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表明,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613元,三年之後的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918元,增加了足足有26.20%。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當這首膾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調》再次從臨沂大山深處飄揚而出時,歌詞及內涵也都有了新意。 (文/孫珂 韓來軒  張海燕  圖/孫運河)
責任編輯:薛正軒 未來之勢:巧用財政小支點「撬動」沂蒙鄉間大變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