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及香港貿發局合辦的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24日以線上線下模式同步於灣仔會展中心及網上舉行。今次論壇以「強韌迎變 共塑可持續未來」為主題,邀請逾70位來自世界各地主管醫療衛生的官員、國際組織代表、醫學界科研專家以及商界與投資領袖擔任演講嘉賓,深入剖析醫療健康產業最新科研發展及投資機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特區政府會不遺餘力增實力,推動香港醫療健康發展。
林鄭指出,《施政報告》提出強化本港在多個領域的能力,迎接健康和生命科學方面的龐大機遇。她舉例指,佔地超過80公頃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規模明顯不足,因此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用地面積為香港三分之一的土地,創科將成為都會區的經濟引擎,當中佔地超過100公頃的新田科技城可發展科研和先進製造業。
林鄭又指,每個地方的政府可能用不同策略應對新冠疫情,但毫無疑問,各政府必須以科學為本,並採取合作而不是對抗的方式,必須推動研發,帶動全球疫苗和治療合作,以及必須推動包容可持續發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開幕環節致辭
貿發局主席林建岳致辭時稱,自2020年初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經濟和社會挑戰,但慶幸全球各國透過互相協作和醫療創新,最終迅速研製對抗病毒的疫苗及藥物。因應亞洲在全球醫療健康領域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香港憑藉國際金融中心、世界級研究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內重要橋樑三大優勢,是全球醫療健康發展的理想科研和商貿平台,而今次論壇能為業界提供一個結合醫療、投資、商貿和科研一站式國際交流平台,促進交流與合作。
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在線上致辭時亦表示,從這次疫情之中汲取了不少寶貴經驗,以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及確保衛生系統得以加強,同時應思考如何從國家整體角度作出規劃,以及如何利用數碼科技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國家衛健委將加強與港合作
在論壇「醫療衛生政策對話」環節,由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首任院長及世衛榮譽總幹事陳馮富珍擔任主持,她與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新加坡衛生部部長王乙康、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Dr Takeshi Kasai)、以色列衛生部總幹事阿什(Nachman Ash)及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共同審視現時全球公共醫療衛生問題對未來政策的影響,以及探討如何建設更具抗御性、更公平及更有效的長期公共衛生醫療體系。
馬曉偉以視像出席論壇時表示,自上月以來,內地多省區出現境外輸入德爾塔變異株引發的本土聚集性疫情,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仍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策略不動搖。他希望能在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深化國際抗疫合作,及時主動透明向全球通報疫情信息,毫無保留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向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大批防疫抗疫物資等;國家衛健委亦將繼續加強與香港業界交流合作,促進兩地衛生健康事業融合發展。
抗疫多領域需進一步電子化
陳肇始表示,目前抗疫所利用的科技並不足夠,仍有很多範疇需要進一步電子化,包括接觸者追蹤及現正研發的「健康碼」,以便盡快恢復與內地「通關」。而在「後疫情時代」則需加大基建投資,包括用於醫院發展、基層醫療系統,也要增強公眾有關疫苗接種和病毒檢測的教育。
復星國際執行董事兼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啟宇以視像出席論壇時表示,現時在內地到訪不同地方要出示的健康碼,已是初步的個人健康信息展示工具,未來可以有更多健康信息展示,並作實時快速管理,而未來要關注大規模和低成本的快速檢測、提高疫苗接種,以及要提高醫療機構對類似新冠傳染疾病的快速應變能力。他認為,全球聯通醫療技術研發是當前和未來的重要模式,可以加快全球最頂尖技術到臨床使用的過程,並能以最快時間將產品應用到患者身上,mRNA技術將來除了可應用在疫苗發展,亦可應用於腫瘤治療。
論壇同場亦設有全球醫健投資項目對接及展覽專區,展示約100家初創公司、醫健企業等的最新科技,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與人士提供交流與商談合作平台。(記者戴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