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聯會今日(1日)發表一項與208個居屋及綠置居單位在未補價市場(居屋第二市場)轉售情況有關的調查結果,發現不少半新居屋項目,業主持貨逾3年後即於居屋第二市場轉售,平均獲利逾1倍。公屋聯會質疑與公營房屋協助市民置業的原意不符,建議進一步收緊轉售限制。
公屋聯會早前分析2014年起出售的居屋及其後推出的綠置居。截至今年9月,參考居屋屋苑包括:宏富苑、青俊苑、尚翠苑、美盈苑、美柏苑、嘉順苑、屏欣苑、彩興苑、銀河苑、啟朗苑及凱樂苑,分析共167伙。其中,天水圍屏欣苑2016年平均單位定價204萬元,11個已轉售單位平均成交價達428萬元,平均帳面賺224萬元,百分比達109.4%,冠絕以上新居屋及綠置居屋苑。
整體來說,所有居屋單位的平均溢價約101.8%;至於綠置居單位,參考景泰苑及麗翠苑,合共41伙轉售的資料,所有單位平均溢價約為106.3%。
按2018年新修訂的居屋/綠置居轉售限制,雖然收緊至業主只可於首次轉讓日期後10年才補價於公開市場轉售單位,但仍然可以於持貨3年後,轉售予合資格白居二或綠表買家。
公屋聯會認為,炒賣資助出售房屋違背本意,建議房委會應再收緊轉售限制,可考慮將現時持貨首2年內不能以高於原價轉售的限制,延長至5年,並建議將資助出售房屋巿場與私人巿場作適當分隔,僅限合資格人士購買,形成「綠色居所第二巿場」,以減低業主短期內出售單位的圖利情況。
頂圖:公屋聯會今日召開記者招待會,公布《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及綠表置居計劃單位轉售概況》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