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百年水利看江西」 :治水興邦  贛鄱流芳

「百年水利看江西」 :治水興邦 贛鄱流芳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1-12-02 17:04:1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為政之要,其樞在水。

 一部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史,一定意義上也是與水旱災害持續不斷的鬥爭史。在百年歷史偉業中,中國共產黨人更是深諳治水與興國安邦的關係,堅定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主動探索人與自然相處之道,除水害、興水利的腳步從未停歇,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重要基礎,江西更是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郭美勤 黃穎)

 

 早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就高度重視水利建設。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員部專門下設山林水利局,成為中國共產黨治水機構的發源地。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1934年1月,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這一重要論斷。在中央蘇區隨後三年多的偉大實踐里,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軍民,修築塘壩、開挖水井、保護土壤,掀起興修水利的熱潮,全面促進了革命根據地建設的堅實鞏固。

 中國共產黨人的治水智慧與重要實踐,在江西紅土地得到充分運用和展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紅井——人們至今耳熟能詳,興國「走沙山」治理——開創水土保持工作的先河,瑞金東華陂——成為蘇區修建的第一座農田灌溉工程,「堤高4尺、底寬7尺、頂寬3尺」——是最早的河堤修築標準……

 數十年過去,這些實踐不光印刻在我們腦海里,更永遠留存在江西土地上。蘇區治水思路與成果,也在一代代江西水利人的接續奮鬥中,繼續書寫着屬於它們跨越歷史、超越時代的新篇章。

2.jpg

2021年11月19日-22日,「行走贛鄱水脈 見證治水宏圖——百年水利看江西」沉浸式觀察採訪活動舉辦。劉佔昆 攝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水患肆虐。解決大江大河嚴重洪澇災害威脅,保證糧食生產,是保證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首要而緊迫任務。

 作為農業大省,水旱災害也成為江西發展生產最大障礙。防洪和灌溉,成為最迫切的安全需求,也是最鮮明的水利主題。江西水利人連續多年進行大規模堵口復堤和聯圩工程建設,修復擴建原有塘壩等小型工程,興建機電灌溉站。到1957年,江西水利狀況已恢復和超過建國前的最好水平。

 我國「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上猶江水電站,就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這座由我國自行勘測、設計、施工,前蘇聯援建的水電站,是當年全國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也是江西第一座大型水庫,被譽為「江西水電之母」「華中水電一枝花」和「新中國水電搖籃」。

 1958年到1978年,江西水利建設進入大發展時期,先後掀起水輪泵站、小水電和基本農田建設等兩輪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群眾運動高潮。

 一方面,高度重視農業保供水,建成以灌溉為主的大型水利樞紐——贛撫平原水利工程,有效保障贛撫平原灌區供水安全,造就江南最大糧倉。另一方面,建設重點向山丘區轉移,以修建水庫為主,充分發揮其灌溉、防洪、發電、養殖等綜合效益。

 高安上游水庫、玉山七一水庫、萬安水庫、豐城紫雲山水庫、宜春飛劍潭水庫、樂平共產主義水庫、鄱陽濱田水庫、泰和老營盤水庫、大余油羅口水庫、鄱陽軍民水庫、寧都團結水庫……一大批水利工程破土而出。

 二十年間,江西水利人克服技術力量不足、物資器材匱乏、施工設備落後等重重困難,創造了水利建設史上一個個奇蹟。

 特別是九江柘林水庫,1958年秋始建、1975年末建成,跨度十七年,建成當時亞洲第一土壩。今天,仍是全國已建成土壩中庫容最大的水庫,在修河、鄱陽湖、長江發生超歷史洪水時,為減輕下游防洪壓力,保障重要堤防、重點城鎮和鐵路幹線安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攔洪蓄洪和削峰錯峰作用,作出直接或間接的重大貢獻。

3.jpg

鄱陽湖入長江口秀美風光。江西省水利廳供圖

 三

 沐浴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春風,黨中央、國務院把水利事業擺到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可持續水利、民生水利得到重視和發展,江西水利的體制機制和治水思路也發生重大變革,水利事業發展進入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加快轉變、工作重點由建設轉入管理的重要時期,走向依法治水、管水的新階段。

 抗御水旱災害的鬥爭從未停止。歷史不會忘記,1998年夏天九江長江大堤決口,廣大軍民幹群齊心協力投入抗洪搶險戰鬥,鑄就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更為江西水利人敲響警鐘!

 長江干堤整治,刻不容緩。2002年8月,長江加固整治工程完工,全長123公里的長江干堤和74公里的江新洲堤脫胎換骨、伏波安瀾,為保護區內大批群眾良田和重要基礎設施,創造了安居樂業的堅實基礎。

 這一時期,江西全面實施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極大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集中力量建設防洪基礎設施,一大批重點工程陸續建成並投入運行,基本形成防洪、灌溉、排澇三大工程體系,主要江河抵禦洪水能力大為增強。

 黨的十六大之後,黨中央、國務院把治水興水作為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特別是2011年,中央出台1號文件、召開最高規格水利工作會議,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實現水利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裏,江西水利改革發展進行了大量實踐。

 在防洪中,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科學防控、依法防控。2007年開始,不斷創新措施,在全國率先將防汛機構延伸至鄉鎮,建設山洪災害預警系統,建立小型水庫、堤防安全巡查制度,工程和非工程體系更加完善健全。

 在水資源管理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注重水資源節約保護,全面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創新設立省水資源管理中心,成功打造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樂平模式」。

 在生態治理中,從重點治理向預防保護、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相結合轉變,注重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持續治水保土探索創新,創造出水土保持「贛南模式」,重點治理區普遍實現生態總體向好的歷史性轉變。

 在水利建設中,從開發利用為主向開發保護並重轉變,注重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開展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複試點,興建全省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的水利建設項目——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先後榮獲中國水利優質工程大禹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特別是圍繞生態鄱陽湖建設,致力於用科技創新永葆「一湖清水」,與水利部共建,相繼建成鄱陽湖模型試驗研究基地、鄱陽湖水文水生態監測研究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科研創新基地「三大基地」,一批與鄱陽湖生態相關的水文情勢變化、水資源開發利用、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重大科技課題和項目,綻放出耀眼的光彩。

4.jpg

2020年,江西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開創城鄉供水一體化「江西模式」,圖為遂川縣牛頭腦水廠。江西省水利廳供圖

 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持全面協調水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科學配置、合理利用水資源,推出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全面實行河湖長制、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等一系列戰略舉措。

 江西水利人以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思路,作為水利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堅持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特別是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和生態鄱陽湖流域建設「十大行動」,建設幸福河湖,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現實需求,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水利投入持續加大,每年均突破200億元,2020年度達281億元。2012年起,啟動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建設。2016年後,相繼實施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和萬畝圩堤達標工程等建設。目前,已建成堤防1.3萬公里、水庫近1.1萬座、水電站3846座、泵站近2萬座、大中型灌區315處,正推進「鄱湖安瀾、百姓安居」工程建設。

 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從2018年試點開始,短短3年間,全省已有13049座完成標準化管理創建,在2020年抗御鄱陽湖流域超歷史大洪水中經受了實戰檢驗。同時,以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動力,大力推動小水電清理整改,積極探索治砂興水「江西實踐」,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開創「江西模式」,為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撐。

 積極推進全國水土保持贛州試驗區建設,建成尋烏縣九曲灣、安遠縣官溪等一批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型、產業型、宜居型和觀光型小流域。

 嚴格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成績逐步邁入全國前列,探索水權制度改革,推進水權交易試點。

 特別是2015年底,全面啟動實施,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組織體系。2017年,明確提出「打造河長制升級版」,2018年又推動出台《江西省實施河長制湖長制條例》,實現從「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在全國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走出了「江西經驗」。

5.jpg

武寧縣東山村是一個水庫移民村,2017年,東山村實現整村脫貧,成為柘林湖畔實現共同富裕的「濱湖第一村」。江西省水利廳供圖

 如今,江西省水文監測中心圍繞「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重要支撐服務,在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方面,成功亮出「水哨兵」「水管家」「水衛士」三張名片。省水利科學院已成長為集水利水電與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成果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機構,在整體物理模型試驗研究、工程質量檢測、工程安全鑑定、水資源綜合調控與管理、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水利信息自動化等方面創出品牌。省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管理局在工程建設之初就堅持民生至上的設計理念,抬田造地3.75萬畝,減少外遷移民3萬人,開創國內同類水利工程的先河,當前正以打造「安全峽江」「數字峽江」「人文峽江」「生態峽江」為抓手,深化水工程與水安全、水文化、水生態的有機融合……

 

 江西水利人以其探索與實踐,越來越清醒認識到人與水的關係。新時代治水思路日益理清,正由傳統水利方式朝着生態水利發展方式闊步轉變。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江西水利人將始終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堅定信心、砥礪前行,以其赤誠情懷和擔當勇氣,更加穩步走好新時代水利長征路。

 「水旱災害防禦能力明顯提升,水資源保障水平顯著提高,河湖水生態環境穩定向好,涉水事務監管能力明顯增強,水安全保障綜合能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江西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的藍圖已然繪就。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曲曲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和諧樂章,將在贛鄱大地持續奏起,為攜手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江西篇章、描繪好新時代水生態文明新畫卷提供不竭的動力。

   頂圖:景德鎮市依託河長制打造昌江百里風光帶。江西省水利廳供圖

責任編輯:羅維維 「百年水利看江西」 :治水興邦  贛鄱流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