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2月3日,《珠三角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舉行。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慶營介紹了《行動方案》有關情況。
高慶營介紹,廣東池塘養殖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最主要的養殖生產方式;珠三角是廣東池塘養殖主產區,是廣東水產品穩產保供的主力軍。珠三角9市池塘養殖面積已達247.3萬畝,佔全省池塘養殖總面積的67.4%,池塘養殖產量277.78萬噸,佔全省池塘養殖總產量的63.7%。為了推進珠三角池塘養殖轉型升級,廣東省出台行動方案,明確「用三年時間,在廣州、深圳(含深汕特別合作區)、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市等珠三角9市開展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行動」。
以圍繞聚焦生態環保、聚焦水產品質量安全,提升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為目標,高慶營介紹,《行動方案》裏有包括: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推廣應用引領技術,規劃建設塘頭小站,推進尾水排放在線監測,發展規模化經營,提升水產品質量的六大任務。「出台《行動方案》,目的就是要以「小切口」帶動「大變化」,推動廣東現代漁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帶動產業興旺,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漁業的力量。」高慶營表示。
建100個智檢小站 打通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初一公里」
在會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文表示,以《行動方案》為指導,在珠三角9市建設100個水產品質量安全智檢小站,建立健全水產品產地准出機制,實施以合格證管理為核心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確保水產品穩定供給、放心安全。
「智檢小站的應用場合很多,包括主產區村委、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大型種養殖基地、養殖戶集聚生產基地、供銷助農服務平台、收貯運配點、農貿市場等場所。其建設條件要求場地面積不低於5平方米,提供通水通電的條件,周邊有一定的水產業基礎做保障。」陳文說。據了解,目前廣東探索的運維方式有三種:一是政府投資、機構運維、農戶共享;二是政府投資、駐勤輪崗、農戶共享;三是政府投資、企業維護、農戶共享。
記者獲悉,肇慶、江門等市已經建設了10多個智檢小站,其中有一部分是水產品智檢小站,從運行情況來看效果良好,這將有利於推動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向精細化、智慧化來提高,包括水產品的溯源、合格證等,為農戶提供更便利的服務,進一步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管水平。
廣州觀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首創「集裝箱+生態池塘」水產養殖新模式研發與應用推廣,實現水產品安全
建30個美麗漁場 構建嶺南特色生態水產循環養殖典範
在會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處長于培松透露《行動方案》提出要建設30個美麗漁場,具體到美麗漁場建設標準分為五個方面:一是環境優美、綠色生態;二是科學布局、設施完善,要求漁場選址及布局合理,佔地面積達1000畝以上。三是模式先進、科技引領,提升廣東漁業自動化程度和數碼化水平;全面建設水產品安全的智檢小站,這也是《行動方案》中提出比較有亮點的東西。四是深挖底蘊、彰顯文化,要求深入挖掘漁業生產、餐飲和民俗等漁業文化,講好自身漁業文化故事和「魚」的故事。建設漁業科普展覽館或展覽長廊,繪製珠三角基塘種養文化牆,引導廣大群眾崇尚生態環保理念。五是協同發展、效益顯著,要求推廣水產綠色養殖新模式,創造就業機會,全面落實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綜合經濟效益提高15%以上。
「目前該廳正在制定《珠三角示範性美麗漁場創建工作實施方案》,這個方案裏面有具體的建設標準,已徵求完相關單位意見,經修訂後,將正式印發給各地市參照執行。」于培松說。
六大技術 支撐《行動方案》落地
水產業是我國農業產業中具有較強優勢的產業,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水產品養殖量超過捕撈量的漁業國家。
記者也注意到,在《行動方案》裏也提到的「推廣應用引領技術」,針對廣東有哪些技術可以支撐該方案落地?在會上,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謝駿介紹,「推廣應用引領技術」是指國家農業農村部推薦的重大引領性技術。目前有六大技術可以支撐該方案落地: 一是「集裝箱+生態池塘」養殖技術;二是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技術;三是池塘圈養技術;四是漁光一體養殖技術;五是池塘小水體工程化循環流水養殖技術;六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上述六項技術都是近年來在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引領性技術,也在外省和本省落地,這些技術整體將水產養殖朝工業化標準化生產方向推進,從物質資源化利用、水循環利用和達標排放三個方面解決養殖的生態問題和質量安全問題,同時也可以從整體方面保障三年行動方案的落地,使廣東省水產養殖全面轉型升級。」謝駿說。(記者 徐紅 通訊員 粵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