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周五(10日)發布的《全球教育監測報告》表示,由於私立學校收費高昂且各國監管不力,不平等現象正在加劇。報告提出5項主張,以確保建設面向全民的優質教育。
報告說,目前的在校學生人數中,非公立教育在各階段的佔比分別為:學前教育40%,小學階段20%,中學和高等教育30%。然而,許多國家對私立教育缺乏有效監管或執行能力,從而損及整體教育品質,並可能擴大貧富群體之間的教育差距。
報告分析了各國教育體系中的非國家行為體,包括信仰團體、非政府組織、基金會或創收經營實體開辦的學校,以及所有在教育領域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這類學校多數未經註冊登記,然而許多國家允許它們在監管缺位元的情況下運作。
報告顯示,只有27%的國家明令禁止中小學校盈利,而創收行為與讓全民享有12年義務教育的願景背道而馳。不到一半的國家要求杜絕選拔性招生,僅7%的國家利用配額制提高弱勢群體學生的入學率,只有一半的國家出台了關於私人輔導的規定。
因此,最不發達國家家庭花費大量收入在子女教育方面。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家庭負擔了教育總支出的39%,而在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為16%。
這份題為《教育領域的非國家行為體:誰能主動選擇?誰將錯失機會?》的報告同時指出,低收入國家的公共教育還有著相當大的隱性成本。例如,報告對15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分析表明,校服和學習用品幾乎佔家庭教育支出的五分之二,並導致這些國家8%的家庭需要借貸以支付孩子上學的費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呼籲,各國政府必須為公立和非公立學校制定最低標準,以確保最弱勢的學生享有接受優質教育的平等機會。公平的籌資機制是迫切需要的,讓那些處境艱難的人們不應承受如此負擔。
教科文組織敦促各國評估其現行規章,並提出5項建議以將公平置於各國行動的核心:加大力度保障所有兒童和青少年都能以公共財政支持接受義務的1年學前和12年中小學教育;制定適用於所有公立和非公立教育機構的品質標準;加強政府的監管和執行能力;鼓勵為公益而創新,並凝聚發展創新的各方力量;保護教育免受狹隘的既得利益影響。(戚瀚丹)
頂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圖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