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伍敬斌報道:昨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059.6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較上月回落1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2.2%。專家表示,11月雖然原材料價格的壓力有所緩解,但中下游產業價格較低,或是需求尚未恢復所致,因此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放緩。近幾個月利潤仍然可能往下走,但隨着穩增長政策的出台和基數原因,明年的工企利潤應該會呈現一個先低後高的走勢。
成本壓力仍較大
對於11月的工企利潤,有市場分析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1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減緩,應該也在預期之中。畢竟上游價格已經回落,同時11月的工業增加值增長3.8%,量並沒有太大增長。這些因素綜合來看,工業利潤肯定不會太高。
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指出,11月份,隨着保供穩價、助企紓困政策效果持續顯現,上游部分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下游行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利潤結構呈現改善特徵。但11月份工業企業成本壓力仍然較大,下游行業利潤改善還需進一步鞏固。
數據顯示,11月採礦業利潤總額單月分別同比增長249.1%,採礦業依然是驅動利潤增長的核心貢獻,但利潤佔比見頂回落,由上月的19.9%回落至15.8%。有論者認為,在企業盈利和營收增速相繼回落下,企業庫存持續高企,製造業復蘇根基不穩。
對於未來政策,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指出,下階段需要繼續加大對製造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精準支持,進一步做好保供穩價,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促進工業經濟健康穩定運行。
上述市場人士預計,近幾個月工業企業利潤仍然可能往下走,但隨着穩增長政策的出台和基數原因,明年的工業利潤應該會呈現一個先低後高的走勢。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11月工業企業利潤的下滑,與環保政策或許有一定關係。由發達國家引導的政策,未必適合中國,比如說「碳中和」「碳達峰」,相對而言技術標準很高,如果追求「雙碳」目標步伐太快的話,會對中國的產能和產業產生較大影響。從近期發改委的政策中可以看到,「雙碳」從一種積極的發展目標變成了一種行業約束,這將不利於未來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