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渺無人煙的吉澳澳背塘,海水清澈,平靜海面乍現數百個黑球,疏落地漂浮,它們不是什麼藝術裝置,而是浮波,在水裏吊養本港唯一的有機馬氏珠母貝。養殖人是擁有二十多年養珍珠貝經驗的王翼翔。王現在仍在試驗階段,並面對不少困難,但長遠希望發展成有機珍珠基地,並可配合吉澳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水質優助從事有機養殖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教授表示,香港發展有機魚場養殖始於2010 年,一年後有魚場獲得認證,迄今已有16 個有機魚場,年產兩萬多條有機魚。在這批獲認證魚場中,基本是養殖有機水產,即是魚塘養魚,而有機海產(即在海裏養的)實際只有一個,位於吉澳澳背塘。黃煥忠坦言曾尋找過很多地方,但目前只有澳背塘符合有機海產魚場標準。他表示,這裏得天獨厚,水好靚,是從事有機養殖的優質區域,這裏只有一個漁戶,不擔心受其他常規魚排的飼料及落藥影響。
馬氏珠母貝鮮味,王翼翔指有機養殖的還可生吃。
澳背塘有機魚場除養有機魚,還養殖有機馬氏珠母貝。早前養殖人王翼翔、黃煥忠教授到場了解情況。從大埔三門仔碼頭乘快艇前往,大約用40分鐘抵澳背塘。這地方地理上十分遙遠,位於吉澳後山內灣,四周沒有人居住,海面見有兩個魚排,但沒有養魚,另有些海面漂數百個黑色浮波。寧靜的環境,只聽見訪者聲音,還有風聲。
曾被竊賊盜走20萬貝苗
王翼翔說,澳背塘魚場是朋友開設的,最初只是養魚,他因有20多年養珍珠貝經驗,被邀來養殖可產肉亦可產珍珠的馬氏珠母貝。王可說是養珍珠貝「達人」,1996 年開始在老虎笏養,之後在大嶼山芝麻灣、大埔三門仔、西貢榕樹坳都養過,都是常規養殖,以有機方式養殖還是第一次。由於是初養,養殖目標只定於產貝肉。一年前,他投資百萬元,用日本浮波養法,在海裏架設日本產的浮波下吊片籠,也買了快艇,另購買30萬元貝苗(每隻1元)。
有機馬氏珠母貝用片網養殖,一排4隻共7 排,居住空間足夠,由苗養至成熟要一年。
翻查舊資料,澳背塘成為珍珠養殖場並不是首次,六七十年前,曾有公司在那裏設珍珠養殖場,但因經濟原因被迫放棄,後成為政府漁業試驗場。當年為到達海灣中的養殖魚排,工人建設了長長的浮橋。經過時日洗禮,這條千呎浮橋只剩下殘缺鐵樁,也成為遊人的打卡點。
王翼翔能否成功仍是未知之數,因養殖海產是天時、地利及人和的行業。澳背塘水質好,這年來也未有受惡劣天氣影響,惟人和欠奉,不知哪裏來的竊賊,偷走了20萬貝苗。王坦言這種情況不要說賺錢,連收支平衡也談不上, 「請人來清潔殼面污糟,扯直浮波排,油錢、人工錢不少,若未來請人做保安,未計油錢,要養30 萬隻貝才可平衡支出。」
可同時發展成旅遊景點
幸而所養殖的貝生長不錯,正進入肥美階段,為數約五六萬隻,另有萬多隻早前已出貨,銷售往酒樓、魚類統營處等地方。王翼翔指野生馬氏珠母貝一向受歡迎,在西貢有得吃,漁民撈到後賣給魚檔。記者早前在一個本港有機食材推廣活動中,首嘗有機馬氏珠母貝,它被製成前菜,用黃椒醬涼拌,在辣味中仍感受到其鮮味。而澳背塘的馬氏珠母貝苗來自大亞灣,養至手指尾大就運來繼續養殖,約一年時間便成熟,其原產地在湛江,大亞灣的貝苗是已與中東種混合的雜交種,較為強壯。
養殖地方不足,魚排也放滿用來養幼貝的圓籠。
黃煥忠教授表示,由於有機馬氏珠母貝的產量還是太少,未算是正式推出市場,中心期望有機水產在香港可以生存,若純粹養肉未必能夠生存,未來應養殖珍珠。他指有機珍珠很少人做,有機珍珠粉更加無,但很多小朋友都會吃珍珠粉,若是有機的更是昂貴,所以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他又說,吉澳是很優美的旅遊地方,還可進一步發展為有機吉澳,澳貝塘可發展為有機魚場,成為旅遊景點。
王翼翔(右)、黃煥忠手拿養殖中的馬氏珠母貝,他們都期望澳背塘的貝產增多,盡快正式推出市場。 記者 鄭玉君攝
事實上,現時在西貢麻南笏的唯一本港珍珠養殖場已成市民假日參觀的地方,用魚排養殖的常規馬氏珠母貝年產超過5萬隻,負責人王俊傑是「珠二代」,其父親就是王翼翔,提供過不少技術支援。
擬申海魚養殖業牌照
因此,未來在澳背塘搞類似參觀團不會有難度,王翼翔說目前最重要提高產量,為免再被偷去貝苗,未來會裝設警報系統,亦計劃聘用人員駐守,但必須有地方,計劃申請海魚養殖業牌照,在澳背塘其他水域做魚排,擴大養殖量,並設立小屋作看守點、放置生產工具等。(香港商報記者鄭玉君)
魚排設施不足,連洗手間也未完成。
頂圖:澳背塘海面浮波處處,其下正吊養本港唯一的有機馬氏珠母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