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一場閃耀科技創新魅力的盛會指日可待。從場館建設到生態修復,從衣食住行、後勤保障到防疫醫療、出行交通、無障礙環境建設等,這屆冬奧會到底繪就了哪些鮮為人知的酷炫「科技色」?
黑科技點亮冰雪盛事
無論場內還是場外,參賽還是觀賽,北京冬奧會可以說是一場被科技創新成果「武裝」的盛會:水立方14天智能轉換為冰立方、手持火炬實現零碳排放、秒級精準氣象預報等一批數碼化、智能化新技術……一項項黑科技、新成果得以應用,令人目不暇接。
就連不起眼的運動員戰衣、戰靴和護具,都是滿滿的黑科技感。選材上採用減阻、防護、熱濕舒適的高性能複合面料,讓比賽服即便在每秒32米風速時的綜合減阻,仍然優於國際先進水平;細節上,制服外套配有對講機掛袢、求生哨、隱藏觸控筆、眼鏡布,手套設置了防滑、簽名和觸屏的功能,鞋子統一使用旋鈕閉合系統便於戶外單手戴手套操作。網友紛紛熱評「像極了科幻片裏的裝備」。
而各個場館的空氣環境系統設計也頗具匠心。據冬奧場館建設方之一的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加)稱,在「水立方」華麗變身「冰立方」的過程中,由水轉冰,多的不僅僅是「兩個點」。為此,天加在此次升級中,為冰壺賽事場地專門定製了「末端空氣處理系統」,高靜壓風機滿足大空間遠距離送風,同時還有熱管節能技術,讓國家游泳中心完成「更強」升級,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奧場館」。
在冬奧工程中,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設計難度、施工難度最大的新建場館,建設了國內第一條符合奧運標準高山滑雪賽道。長距離的滑雪競賽需要持續的能量供應,而保持低耗將成為制勝的訣竅。這與天加的「低耗節能」理念不謀而合。同時,天加還將大溫差靜音技術運用於所有末端設備,在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前提下,有效降低設備噪音,保障室內環境安靜,整體舒適度更佳。
在國際賽事中,一套好的運動裝備,一個穩定舒適的環境,一處恰到好處的場地,可以為運動員創造出小小的飛躍,甚至改變選手的命運。
「我們全面助力冬奧,前後參與了冰立方、雪游龍、五棵松體育館、首鋼滑雪大跳台、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共4個代表性競賽場館和1個非競賽場館的室內環境建設,幾乎佔了這屆冬奧會競賽場館的1/3。實踐發現,每個體育場館、每場不同賽事的精細化定製要求都不一樣,對工藝設備的開發要求也千差萬別。」天加技術負責人感慨。
可以說,即將而來的冬奧會,是最高水平的冬季項目競技盛事,亦是數萬名冬奧建設者凝心聚力躬耕五年的「科技冬奧」成果展,綻放在即,值得期許。
科技冬奧的的「長期主義」
科技的可持續性,是北京冬奧會的另一大亮點。為了節省資源,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五座場館中僅有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為新建場館,而其他場館都是由2008北京奧運會既有場館通過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改造而成,讓雙奧之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雖為冬奧而生,但先進技術充分考慮了賽前、賽時、賽後利用涉及的製冰、環控等方面的空調負荷變化、能源回收等問題,為真正實現場館零碳運維、可持續運行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全生命期使用成本更低』技術也將大大賦能國家碳中和、碳達峰行動。」上述天加技術負責人表示。
他介紹道,天加與奧運淵源頗深。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次為全球呈現鳥巢和水立方的驚艷,到一舉服務2022年冬奧會5個場館,天加以「雙奧企業」「雙奧服務商」的身份,始終秉承民族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以匠心品質服務和硬核科技創新能力,助力打造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盛會,為冬奧賦能,向祖國獻禮。
更可貴的是,這些創新的場館新技術,讓奧運場館的設計從開始的單一功能朝着多功能方向不斷發生著演變,奧運會的賽後遺產也將在後奧運時代「開枝散葉」、繼續服務,讓更多人享受科技冬奧的智慧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