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報聯合各大商會、社團舉辦的「2021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評選活動正在進行,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黃楚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曠日持久的新冠肺炎對香港、世界的影響讓他印象深刻;兩場重要的選舉順利舉行,對落實「愛國者治港」,助力香港平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特別提到了「時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能夠通過航空航天這一振奮人心的事業,增強香港人的國家榮譽感和自豪感。
香港商報記者 呂明霞
黃楚基希望香港年輕人應該有「主場意識」,積極參與香港建設和發展,為香港繁榮、國家富強作出貢獻。
疫情防控需精準有魄力
臨近過年,本該是家人團聚、餐廳紅火營業的最佳時期。但來勢洶洶的第五波疫情迅速在香港多個社區蔓延,不僅讓關了兩年多的口岸再次加緊防備,也讓本就「抗疫疲勞」的香港裹足不前。
黃楚基說:「疫情防控意味着要和時間賽跑,也絕不能有僥幸心理。2021年,香港全年抗疫都一直保持良好態勢,本該在年尾畫上完美句號時,香港卻因國泰返港機組人員違反隔離規定引發新一輪Omicron疫情,再次打回『原形』。在這種情況下不禁要問,一個國家是否真的要有兩種不同的防疫標準呢?」身為華孚石油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楚基特意在採訪當天帶記者登上公司的油輪:「公司成立40多年來,海上陸上業務穩步提升。新冠疫情下,這艘油輪已經停用兩年多,特別是2020年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矛頭直指豁免檢疫的海員。為了降低風險節約成本,不得不停用一艘船。」他認為,防控疫情於全世界來說都是頭等大事,香港若想與內地通關,兩地政府都應該積極尋找抗疫的統一標準,特別是在科學防疫上,香港要憑數據及事實說話。
他舉了航運業的例子:「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許多行業需要內外接軌。2020年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的時候,政府下令暫停所有客船及沒有在港處理貨物裝卸的貨船船員換班安排,並且不允許貨船船員登岸,一下子讓航運業陷入停頓。實際上,許多國際貨船來到香港都無須靠岸,卸完貨就走了,那項政策並非做到防控疫情的『亡羊補牢』,而是真正阻礙了航運業的發展。」黃楚基希望政府在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考慮實際操作和影響,並根據業內人士的建議適時作出調整,這樣才算做到憑事實說話。
採訪當天,記者跟隨黃楚基登上了其公司的油輪。
就兩地通關方面,黃楚基說:「內地和其他地區通過全民檢測尋找社區隱藏的傳播鏈,事實證明是防止疫情擴散的有效方法。我們不能僅憑一句『香港不適合全民檢測』就完全『躺平』,如果本港醫療資源緊張,可否請求中央協助特區政府進行強制全民檢測?可否加強技術支援,讓『安心出行』變得更完善?盡快控制疫情,讓停了兩年多的關口重新開放。」他希望今年三月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能夠回內地開會,將建設香港的意見實實在在遞到中央手裏。
立會選舉落實「愛國者治港」
2021年,疫情下的香港迎來了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及立法會選舉,兩場選舉的圓滿完成為「落實愛國者治港」、開啟香港新局面邁出重要一步。黃楚基作為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的會長,前期帶領會員街站、派宣傳品、助選,後期舉辦各類講座,與立法會議員見面交流。
立法會選舉投票日,黃楚基(左三)與僑界一眾首長、會員來到香港會展中心投票。
黃楚基不禁感慨道:「在香港做僑界工作多年,能夠深切體會到國家強大、民族富強是每位僑胞在世界各地堅實的後盾。當年港英政府時期對華人的限制,從教育方面就能看得出來。1951年,旅港福建商會本着『關懷同胞、作育英才』的辦學宗旨,在西環創辦福建中學。,因為是華人辦學,港英政府地不批、錢不批,學生們就在簡陋的教室中學習,我的父親黃光漢、母親黃周娟娟和一些老前輩仍然堅持辦學,希望能給一些寒門子弟學習的機會。在香港回歸祖國之際,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來校視察,對校舍設施的簡陋感到震驚,於是1997年7月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在小西灣為福建商會辦學團體批了一塊地,命名福建中學。到現在,學校已經擁有設備先進、校舍新穎的三間校舍,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他說,2019年「黑暴」時,一些香港年輕人甚至提出想要回到英治時期,不曾了解這段歷史的他們,怎能明白華人當時被欺壓、被限制的感覺呢?如今翻身做主人,年輕人更應該有「主場意識」,積極參與香港建設和發展,為香港繁榮、國家富強作出貢獻。
黃楚基認為,新選制有助於進一步優化香港管治體制,他希望特區政府透過立法會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推動香港民主政治穩步發展。
黃楚基希望香港充分利用太空館、科學館等展館設施,展出有關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和香港貢獻的物品。
潛移默化增強國家榮譽感
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2021年於黃楚基而言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是「時代精神耀香江」大國建造主題展在港舉行。他說到:「國家的發展一日千里,一些數字和新聞於香港市民來說,是遙遠且虛幻的,展覽通過介紹中國的建築和新時代中國建造的偉大成就,能夠給市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事實證明,大家的確會為國家的成就高呼吶喊。」他提起去年9月在香港會展中心,香港呼叫神舟十二號的情景:「三位航天員和香港現場的學生們隔空連線、『天地對話』,我真的可以看到學生們臉上興奮的表情,他們一定對航空航天事業充滿了好奇和神往,也為我們國家優秀的航天員感到驕傲。如果能有更多這樣的展覽和活動,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香港年輕人的國家榮譽感和自豪感,香港不僅會培育出更多高科技人才,在愛國主義教育上也會卓有成效。」他建議香港充分利用太空館、科學館等展館設施,展出有關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物品,以及香港的參與和貢獻,讓愛國情懷真正走進香港市民的生活中。
「這種感覺很像當年我們幾個朋友路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時,從陌生、到熟悉、再到興奮,由心底騰起的自豪感。我相信學生們見到此情此景,一定也會為自己、為國家感到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