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奧移師到北京,其舉辦地也正經歷着一個標誌性轉變,因為這是首次在大陸季風性氣候帶舉辦的冬奧會。無論是冰雪還是氣象條件,都沒有那些海洋性氣候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受限於客觀條件,中國舉辦冬奧需要付出更多主觀上的努力。
在前不久舉辦的發布會上,筆者有幸得知,由此也倒逼出中國氣象科技實現不少零的突破,比如說空間解像度提高到一百米,每十分鐘預報一次的定向產品。這不僅是中國的突破,更是冬奧的突破,也為冬奧在大陸季風氣候條件下舉辦蹚出了一條新路。在這次冬奧會後,國家氣象局也提出要為後冬奧經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將「零突破」進一步延伸。
在北京舉辦的冬奧,還有一個特殊性,它是在全球疫情泛濫的情況下舉辦,儘管有東京夏奧會的經驗可以汲取,但是冬奧不同於夏奧,本次北京舉辦的冬奧,實行閉環管理,讓比賽不延期,相對於夏奧是一大創舉。但同時對中國醫療科技也是一次檢驗,因為在本次冬奧會上,首次出現了冬奧醫聯體;在強對抗比賽的冰球館,CT檢查車首次開進場館,這也是大型醫療設備首次開進冬奧場館。還有綜合診所等應急處理,這也是冬奧會上史無前例醫療資源如此集中。
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冬奧,中國正在給世界奉上更多的前所未有,在火炬傳遞進入最後的倒計時,火炬通過機械人水下傳遞的畫面,再次帶給世界驚喜,這又是冬奧史的第一例。還有,整個冬奧賽區全部採用綠能,場館建設也是綠色環保,開創了不少新篇章,這些賽場外的「零突破」,與賽場內的「零突破」相得益彰,能不讓我們深深愛上北京冬奧嗎?(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