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 在9日的北京冬奧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用低碳管理和生態保護兩大關鍵詞,來概括冬奧籌辦踐行「綠色辦奧」的成果。
「我們在申辦時就承諾,北京冬奧會所產生的碳排放將全部實現中和。籌辦6年多來,我們通過低碳場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辦公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同時採取林業碳匯、企業捐贈等碳補償方式,從而保障了北京冬奧會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李森表示。
他舉例說,北京冬奧會一共利用了6個北京2008年奧運會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其中,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變身「冰立方」成為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通過採用可轉換的鋼架支撐系統和可拆裝的製冰系統,創造性地實現了「水冰轉換」,成為夏奧遺產變身冬奧場館的典型。這種轉換模式大幅降低了後期拆除改造的成本,也減少了新建場館產生的碳排放。此外,冬奧全部場館常規電力消費也100%使用綠電。
對於生態保護,李森介紹說,我們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護與場館建設統籌規劃、一體推進,守護了賽區的綠水青山;我們立足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綜合開展治沙、治氣、治水工程,促進了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
他舉例說,在延慶賽區,在場館建設前開展了規劃區域的環境影響評價,針對主要保護植物的生長條件,實施了就地、近地、遷地三種保護措施。對受施工擾動小的植物進行原地保護;對於施工過程中無法避讓的植物,進行近地或遷地保護。雖然這些植物「搬了家」,但是經過園林單位的精心養護,它們依然生長得很好。
此外,他們還通過表土剝離的方式,對延慶賽區進行了有效的生態恢復。山區表土是寶貴的自然資源,蘊含豐富的種子庫。延慶賽區在場館建設前開展了一年時間的表土剝離和收集工作,為了不破壞表層土壤,大多數剝離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延慶賽區一共剝離了8.1萬立方米表土,這些表土已全部用於賽區內的生態修復和景觀重建等工作。
「我們還通過草皮剝離、回鋪的方式,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區域恢復了3500平方米的亞高山草甸。到了春天,你會看到這片生機盎然的草甸和草甸上隨風搖曳的胭脂花,它們和冬奧場館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卷。」李森說。(頂圖: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壺、輪椅冰壺比賽場地國家游泳中心完成第二次「水冰轉換」並啟動第二期全民冬奧冰壺體驗項目。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