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日)國新辦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在會上介紹,提速擴面是常態化、制度化的應有之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品種提速。品種是真正反映臨床需要的,從品種提速來說,目前國家醫保局正在謀劃的是第七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從三年來的情況看,包括地方集採,平均每個省份集採品種已經累計達到50個,高值醫用耗材達到了3種。今年,國家醫保局將指導地方根據臨床需要,圍繞大品種和常見病,查漏補缺進行推進,力爭每個省份開展的省級集採品種能夠達到100個以上,高值醫用耗材能覆蓋到5個品種。
第二,集採覆蓋領域的擴面。原來的集採主要集中在化學藥,去年拓展到了胰島素、人工關節。今年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則對群眾反映多、價格調整空間大的耗材品種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今年準備在骨科脊柱類耗材進行集中帶量採購。在地方這塊,進一步在其他領域進行探索。包括中成藥,在去年部分省份已經組織聯盟採購的基礎上,今年要有序進一步擴大範圍。這樣來說,三大領域全覆蓋,沒有僥幸帶金銷售的生存空間。
第三,持續增效,擴大老百姓的受益面。三年以來,各地推進速度還是比較快,但是在區域聯盟、省級聯盟中間,存在着已經開展的各地區群眾受益率比較高,其他沒有參加聯盟的地區價格降不下來,集採降價的制度效應當地百姓受益不到。已經開展集採的品種,要逐步實行其他省份的跟進協同,使覆蓋面能夠迅速擴大到其他地區。
陳金甫表示,集採是個大的制度創新,它是多元目標動態平衡的事情。在制度層面,必須堅持帶量採購,要保證質量,促進創新驅動,穩定供應,確保臨床使用。圍繞着這幾個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的配套政策,包括醫保預付、節餘獎勵、配送保障以及結算的一系列流程。下一步,國家醫保局要加強平台建設,讓它服務於市場,服務於醫療機構,服務於企業,進行專業化的平台操作。這些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能背離。帶量採購是制度的核心,如果「跟價不跟量」,企業就不能以量搏價,就不可能實行有效的成本核算,還要去跑醫院,增加了運營成本,也留下了尋利的空間。
在規則層面,針對特定的品種以及競爭格局來設置競價規則。比如競價規則、帶量比例、協議期是多少,帶量中間誰來報量、誰來選量,這些都要針對品種進行精細化設計。對於競爭比較充分的品種,比如化學藥這一塊,基本上協議採購量就達到80%以上,協議採購量越大,就說明中標產品的市場覆蓋率越高,群眾受益面越大。同時,要根據市場供應情況適度競爭。國家醫保局不追求最低價,也堅決反對跑步競價,這樣達不到多元動態目標平衡。國家醫保局不是特別錨定國際最低價,因為中國正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國人也可以吃上好藥,醫保金也能負擔起這種價格合理的藥品。所以這個競爭規則的設計,實際上有價格合理調整的機制,使市場發現價值,讓企業公平競價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