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的張北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是離京津地區最近的高原地區,俗稱「張北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在這裏,高大的風車星羅棋布,緩緩轉動的風輪葉片,讓呼嘯的風源變成了有價值的清潔電源。依託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範工程,這些「綠電」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冬奧會三大賽區所有場館,歷史性地首次實現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是的!是張北的「風」點亮了冬奧的「燈」。
一度綠電,能讓一個FOP照明燈桿亮40秒左右; 一度綠電,能讓頒獎廣場的主舞台亮22秒左右;一度綠電,能給太陽能充氣保障帳篷的電暖器供電約30至40分鐘…… 張北柔直工程即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範工程,也是世界首個實現直流電網構建的重大科技示範工程,築起了北京冬奧綠色電能輸送的主通道。
張北柔直工程建有兩個送端換流站及受端換流站、調節端換流站各一個。在張家口建設了康保、張北兩座新能源送端換流站,負責把來自康保、張北等地的綠電收集起來,並輸送出去。受端換流站建在北京延慶,負責接收從張北地區送出的綠電。調節端換流站則建在毗鄰張家口地區的河北承德豐寧縣,其實是一個抽水蓄能電站,確保張北地區送出的綠電在每個時段都持續、平穩。
作為該工程的一座重要換流站,延慶換流站十萬平方米的站區像一塊巨大的「電路板」,源源不斷地接收著來自河北張北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在換流站最核心的心臟部位——閥廳,綠電在這裏完成從直流到交流的轉換,之後,再通過北京500千伏環網輸送到北京各賽區、通過延慶地區220千伏電網輸送到延慶賽區,保障賽時各場館綠電應用。
不只是冬奧場館,張北柔直工程每年可向北京電網輸送約140億千瓦時清潔能源,大約相當於北京市用電量的十分之一,每年節約標準煤49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80萬噸。因此,張北的「風」不僅點亮了冬奧的「燈」,也點亮了北京的「萬家燈火」。(記者 楊秀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