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這對「雙子城」為何如此璀璨

這對「雙子城」為何如此璀璨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2-02-27 22:56:28 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近日,香港、深圳這兩座「雙子城」在金融業上的耀眼成績、「同框」地位,引起了廣泛關注。

 第一項成績是:深港交易所,雙雙殺入全球證券交易所2021年度IPO融資額前五名!

 微信圖片_20220227225432.jpg

 上圖是 「德勤中國」發布的,全球證交所2021年IPO融資額前五名(以港幣計算)。納斯達克第一、紐交所第二、上交所第三、港交所第四、深交所第五。

 前一年,也就是2020年度融資額最多的全球五大證交所依次是:納斯達克、港交所、上交所、紐交所、深交所。

 如果你查一下過去10年全球證交所融資排行,多數年份的前五名就是中美的這「2+3」交易所,排名順序稍有變化而已。

 第二項成績是:香港和深圳雙雙殺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十名。

 英國倫敦 Z/Yen 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近年來定期發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在第29期榜單中,香港獲得了741分,僅次於紐約、倫敦、上海,位居全球第四;深圳獲得了731分,名列全球第八。

 微信圖片_20220227225435.jpg

 這是深圳自2019年以來,第三次躋身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而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多數時候是全球第三、第四。

 也就是說,香港和深圳都已經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

 根據總部設在英國拉夫堡大學的「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aWC)」的權威排名,香港和深圳還都是「世界一線城市」。

 放眼全球,兩個世界一線城市、全球金融中心的中心城區,直線距離只有30公里左右,這樣的「雙子城」只有深港這「獨一份」。

 有人曾在飛機上拍到過深圳福田中心區、河套、青馬大橋、尖沙咀同框的照片,那真是一衣帶水、唇齒相依的感覺。

 這個人類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是如何產生的?香港和深圳,又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深港「雙子城」奇蹟的誕生,跟中國、世界近現代歷史的演變,以及各種「偶然性」、「必然性」有密切關係。

 遠,可以追溯到東西方的「相遇」和鴉片戰爭;近,可以追溯到世界工廠向東亞的轉移和中國的改革開放。

 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不會有「深圳奇蹟」的誕生,「香港奇蹟」也達不到今天的高度、廣度。

 所以,深港「雙子城」奇蹟產生的最大背景,是中國的崛起和復興。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深圳扮演了「門」和「窗」的角色。

 香港是中國經濟跟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絡人」,全球對中國內地的投資超過60%是通過香港來進行的;中國內地對世界的投資,也有超過60%是通過香港來進行的。尤其是改革開放前20年,香港對內地經濟帶動作用非常大,也是內地獲取外部信息的最重要渠道。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西方的哪些經驗可以在中國適用,從香港是看不出來的,需要在深圳試驗。

 試驗過了、合適的,就在全國推廣——比如土地拍賣制度、商品房制度、資本市場制度,甚至連打破「鐵飯碗」、「大鍋飯」,廢止糧票油票等,都是率先在深圳試驗的。試驗過了、不合適的就放棄,或者修正。

 據統計,深圳在改革開放之後至少創造了1000個中國第一。深圳的很多第一,在當時都是振聾發聵的,起到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作用。

 去年,國家發改委還專門發布文件,面向全國推廣「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經濟特區的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總共5方面47條。

 另一方面,深港之間相互支撐、相互幫助、相互成就,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獲得的外資絕大多數來自香港,接受的產業轉移也主要來自香港,也就是所謂的「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

 深圳和香港很早構成了「前店後廠」關係,香港接單、深圳製造,然後通過香港賣到國際市場。

 香港不僅給深圳帶來了訂單、資金,還帶來了國際市場信息和先進管理經驗。深圳接單之後,面向內地招工、不斷擴大再生產。「深圳模式」迅速在東南沿海複製,由此撬動了中國勞動力的大轉移,以及人才「孔雀東南飛」。

 而深圳成為國內勞動力和國際資本風雲際會的地方,工廠和人口不斷增加,經濟迅速發展,城市一日千里。深圳還由此成為中國城鎮化的最大「熔爐」——把無數來自農村的「打工者」變成了城市居民。

 截至2021年末,深圳實際生活人口超過2000萬。改革開放之初深圳只有30多萬人。這意味着在過去42年時間裏,深圳平均每年增加將近50萬居民。幾乎相當於每年把一個中等縣的人口搬到深圳,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奇蹟。

 而給深圳創造就業機會的,讓深圳能不斷承載增量人口的,相當一部分就是來自香港的投資。

 過去42年裏,深圳的GDP從1979年的1.9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0664.85億元,增長1.56萬倍,按不變價計算,年均增長率超20%;深圳的人均GDP也從1979年的606元,增加到2021年的174629元,增長了287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在全球創新集群中名列第二(下圖)。而深圳因為PCT國際專利指標非常突出,為這個集群的得分貢獻最多。

 微信圖片_20220227225441.jpg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在研究了4000多個經濟特區之後得出結論:全球經濟特區的「頭號成功典範」是深圳。

 深圳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香港因素不容忽視。

 當年中央之所以在深圳「畫圈」,就是因為香港在旁邊。如果沒有香港,深圳很難成為世界一線城市,也很難成為全球最成功的經濟特區。

 反過來,香港在發展中也很受益於深圳。

 從早期的東深供水、三趟快車,到大亞灣、嶺澳核電站,香港的水、電、鮮活物資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深圳的供應和保證。

 深圳特區的設立,給港資提供了更為巨大的市場、更低的成本,讓他們得以繼續做大做強。港資從初期的「三來一補」,到後來的科技創新,再到深圳的基礎設施,都積極參與並獲得豐厚收益。

 一個經典的案例是:李嘉誠的二兒子李澤楷,在1999年的時候以110萬美元的投資獲得了騰訊的20%的股份。2年後,他獲利將近11倍並退出。如果這些股權拿到今天,可以獲利1000億美元,足以讓李澤楷成為全球第六大富豪。

 除了騰訊,深港的資本、科技合作中還誕生了更多的世界級企業,比如順豐控股、大疆創新等。

 順豐控股的創始人王衛7歲從內地移民到香港,上世紀90年代初,王衛到內地尋找發展機會,看中了粵港兩地商業快遞需求日益增多,於是他向父母籌資十萬,先在順德、後到深圳,開啟了創業歷程。

 如今的順豐控股已經是國際知名的速運公司,擁有近70架飛機,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順豐控股的股票市值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超過了京滬高鐵、萬科和浦發銀行。

 微信圖片_20220227225445.jpg

 上圖: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深圳擁有的獨角獸企業32家,在全球城市裏名列第五。

 世界級的無人機生產商大疆創新,其創始人、核心團隊主要成員都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創業。根據2022年1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大疆創新名列全球獨角獸企業第20名、中國第8名,估值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深圳還為港交所貢獻了眾多優秀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2月25日收市,港股總市值為40.9萬億港幣,其中深圳企業騰訊的市值為4.07萬億港幣,不僅名列港股第一,還佔了港股總市值的接近10%!

 最近,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金融壹賬通(NYSE:OCFT)宣布,將回歸香港上市。這將開啟金融類中概股回歸港股的浪潮,金融壹賬通正是深圳企業——中國平安旗下的公司。

 除了騰訊,深圳眾多的龍頭企業,比如:中國平安、萬科、招商銀行、中集集團、比亞迪、中廣核、中興通訊、深高速、招商證券等都在香港實現了上市或第二上市。深圳龍頭企業已經成為支撐香港證券市場、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深港關係發生重要變化的一年。

 2021年10月,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裏提出,拿出佔香港總面積接近30%的300平方公里,發展北部都會區,跟深圳共同構建「雙城三圈」。(見下圖)

 微信圖片_20220227225449.jpg

 未來的香港,將以原來的市中心——港島、尖沙咀等區域重點發展金融、現代服務業,以北部都會區為支撐發展科技創新產業。深港將共同構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位於福田河套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是重要的發力點之一。

 這意味着,香港開始全面北上,跟深圳共同打造緊密型、同城化的都市圈。

 可以簡單算筆賬:深港兩地2021年的GDP加起來,超過5.5萬億元人民幣;至於深港區域匯聚的資金總量,更是達到驚人的23.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

 深圳、香港加起來,陸地面積也只有3100平方公里。這讓深港地區成為中國經濟密度、資金密度、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深港都市圈堪稱「中國最強都市圈」。

 另外,香港、深圳兩座城市的優勢高度互補。

 比如深圳科技創新能力很強,誕生了一批世界級的科技企業,但好的大學、研究機構還不夠多。香港有幾所世界級、亞洲一流的大學,其中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光纖之父」高錕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香港的高校、研究院所,可以給深圳的企業提供研發支撐;香港是更為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可以給深圳科技企業提供面向國際市場的融資機會。

 深圳缺少頂級的醫療資源,而香港的醫療資源不僅充分國際化,而且水平非常高。

 香港之前面臨產業空心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難度較大。有了深圳為支撐,獲取人才、技術、市場的渠道都將大大拓寬。

 香港要鞏固金融中心地位,必須提升金融科技水平,而深圳在這方面擁有巨大優勢,港交所此前已經收購過深圳的金融科技公司。

 香港雖然暫時遭遇了疫情的衝擊,但有祖國的強大支持,有廣東、深圳的全力配合,戰勝疫情是必然的。

 回顧深港兩地40多年來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深圳和香港一直在相互成就,未來也必將如此!香港好,深圳更好!深圳好,香港也更好!(劉曉博)

責任編輯:朱劍明 這對「雙子城」為何如此璀璨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