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撐港抗疫促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共進

撐港抗疫促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共進

責任編輯:黃鶯 2022-03-16 09:15:32 來源:深圳文聯

 趙東/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法學博士

 本是春意盎然的時節,香港卻遭遇了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創。疫情牽動中央和內地同胞們的心。在香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各部委、各地方,從政府到民間,迅速行動,根據香港所需,傾情全力支持,加強融合對接,確保暢通到位,共擊疫情!截至筆者動筆之時,已有三批防控專家團抵港,中央援建的系列醫療設施火速動工並陸續啟用,海陸空運輸線全面打通,各類醫療生活物資源源不斷抵港。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從來沒有忘懷改革開放40年來香港在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經驗、貿易等多方面給予的巨大支持。深圳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深圳隊」加入「國家隊」「廣東隊」大軍,持續優化深港聯防聯控機制——開通3條駛往香港的「海上快線」;恢復運營沉寂十餘年的供港跨境鐵路貨運列車;「中央援港 同心抗疫」援港班列已經深圳駛達香港,送去抗疫急需的各種物資;「火眼實驗室」、深圳智造檢測試劑等大批科技抗疫產品快速投入使用,有效緩解香港核酸檢測壓力;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紛紛奉獻愛心,華潤五豐從各地抽調38位業內專家組成支援香港上水屠房「援港保供專班」,其中一半來自深圳;深圳文藝工作者紛紛以歌曲、書法、曲藝、評論、詩歌等藝術形式,以「藝」撐港抗疫……深圳同時打響了三場大戰:戰疫情,撐香港,謀發展,一個都不能少!讓人動容,催人奮進。

 深港雙城,合則共贏。近日,鄭永年先生在《光明日報》客戶端撰文《深港共建金融中心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文中指出,深港一直以來在各方面都是互補、共生的關係,從早期的港商來深投資,幫助深圳建設發展,到如今香港面臨疫情的嚴峻考驗,深圳伸出援手與子同袍。雙方合作,就能把蛋糕做大;強強聯合,可以無限延伸市場,並不存在你多我少、零和博弈的問題。深圳支持香港抗疫,既充分展現大局意識和責任擔當,體現出對香港同胞生命健康的殷殷守護之情,也給深港兩大經濟龍頭提供了在更深層面、更高領域緊密合作的機會,從而可以進一步深化深港關係,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雙方協力共同發展。

 同氣連枝,完善機制。此次香港疫情肆虐,內地頻施援手,廣東、特別是深圳當仁不讓。深化區域合作,探索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正是國家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目的所在。如何在「一國、兩制、三法域、三關稅」的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完善機制,暢順合作,值得思考。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灣區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些制度、法域的不同。因此,首先要充分尊重互信,互相取長補短,力促融合共進,攜手做大做強;其次,要善用法律手段破解難題,比如此次為解決內地援港人員、設施迅速赴港運作問題,香港特區政府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簽批同意未獲香港地區從醫資格的內地醫護人員跨境執業,為援港抗疫提供了法律基礎和保障;再次,是建立完善協調協作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溝通協調會,在專業人士資格認證、跨境執業、提供專業服務等方面,建立更有效更高效的協作機制,令大灣區建設合作更暢順,前景更美好。

 我們相信,有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有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團結一心,一定能夠用同舟共濟的精神凝聚起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責任編輯:黃鶯 撐港抗疫促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共進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