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具有多元化交通工具的城市之一,其中,穿梭在港島和九龍之間的天星小輪,是這裏標誌性的符號之一。
而近兩日,天星小輪運輸公司最新自曝:目前公司已成負資產,債務之高恐怕到2047年也無法還清….
這是怎麼回事?
總經理周卓賢:几乎已山窮水盡
天星小輪公司公布今年首兩個月數據情況,據悉,兩條專營航線的載客量合共100萬人次,僅為2019年同期的27%。公司方面表示,香港自2019年6月經歷長達30個月的震盪,公司期間累計虧損超過7000萬。
天星小輪新任總經理周卓賢表示,巨額虧損已經遠遠超過公司的總資產,公司已經墮入負資產行業,目前只能完全依靠舉債應付日常營運開支,他用「已几乎山窮水盡」來形容現狀,甚至連員工的薪水都發不出。
如今困局之下,天星小輪是否會停止營運?像過去的珍寶號輪船一樣退出歷史舞台?這當然是大家不想看到的,但周卓賢表示,目前的疫情及綜合其他形勢對營運的挑戰巨大,公司在「保留歷史價值及集體回憶」和現實之中陷入兩難。
他強調,若為維持服務,公司別無選擇,但欠下的債務很可能到2047年仍未能還清。
現狀慘淡 夜晚多空船往返
根據其他香港本地媒體走訪的情況,天星小輪的隨船水手表示,目前的乘船人數,相對3月11日前縮班之前的人數還算過得去,3月11日前常常會有船隻要空船往維港兩邊。
目前小輪僅開放上層,滿打滿算即使每班坐滿,並乘客均是需要付費的成年人士,那麼每班總船費收入僅僅有200元。
而根據乘客反映,目前雖然疫情嚴峻,但在時間並不緊張的情況下,會選擇天星小輪返工,理由是「空間開放、透氣,相比巴士及地鐵反而安全。」因此有不少人在這時候更青睞選擇天星小輪,但這樣的帮襯也只是杯水車薪。
但比起天星小輪的功能和運載力,對於香港和在這裏長期生活的人士來說,它更是一個地標,一種情懷,有乘客坦言「未來加價也會繼續坐」 希望它不要因此疫情的困境而退出歷史舞台。
今非昔比 高峰期每月200萬人次
別看天星小輪小巧而節奏同香港的快速有所不同,在歲月靜好時它是非常受歡迎的交通選擇。根據本港運輸署歷史數據,2017至2018年期間天星小輪每月乘客量維持在130萬人次,最高峰時可有200萬人次。
下坡的發展時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由於當時的香港深陷社會運動带來的負面影響,遊客的大量減少直接令當年8月的乘客量跌穿了120萬人次,雖之後客量有所回升,但未能回到一個月超過200萬客次的乘客量。
(疫情令天星小輪運營深受打擊)
疫情開始后,隨着防疫措施的不斷收緊,旅客的減少及市民大部分開始居家辦公,天星小輪在2020年全年的客流量僅有每月50萬至80萬客次。隨着近期疫情的逐漸嚴峻,最新公布的今年首兩個月的客量僅錄得102萬客次,平均每月僅有51萬人次。
誕生于1898年 被列入「人生50個必到景點」
在注重情懷和儀式感的港人眼里,天星小輪絕不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它是香港歷史悠久及著名的渡海小輪公司。
(歷史悠久的天星小輪)
歷史可追溯至1880年,當時一位名叫 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 的波斯拜火教徒成立了「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以一艘名為「曉星」的蒸汽船開展其載客渡輪服務。往后的十年間,亞美尼亞裔商人吉席.保羅.遮打爵士買下了所有小輪,並于1898年5月正式成立天星小輪公司。
1898年開始,天星小輪正式在維多利亞港兩岸提供服務,載客來往香港島及九龍。天星小輪是無數香港市民和往來遊客的回憶,在2009年,它更是唄國家地理旅遊雜誌列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
疫情之下很多行業陷入絕境,如果天星小輪因此停運,要作為香港標誌性的集體回憶載體之一的消失,將是所有人遺憾而惋惜的事。(歡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