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鄉,廣西玉林市博白縣的芒編工藝可謂歷史悠久、美名遠揚。早在宋代,芒草、竹子等天然植物在當地手藝人的指尖中飛舞纏繞,編織出一個個精美的生活用具或工藝品。近年來,博白縣多舉措推進芒編的傳承與創新,推動編織工藝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如今70%以上的博白芒編產品出口海外,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博白也逐步成為全國最大的編織工藝品出口基地。
「變廢為寶」走俏海外
博白縣有森林面積300多萬畝,盛產藤蔓、芒草等野生植物,豐富的原材料被當地人「變廢為寶」,在這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掌握芒編手藝,織成的芒製品不僅供自家使用,也對外銷售。1972年的中國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上,別致的芒編工藝品大放異彩,獲得了大量外貿訂單,自此,博白芒編產業化發展拉開了序幕。
博白被授予「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榮譽稱號
博白縣地處廣西東南部,毗鄰粵港澳大灣區,便利的交通條件為外貿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優勢。經過50年的發展,博白編織工藝產品不斷更新換代,輔之金屬、塑料、紙繩、布藝、草藝等,形成家居裝飾日用品、酒店裝飾用品、旅遊用品、節日包裝用品等5萬多個品種,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融實用性、藝術性、觀賞性、收藏性於一體。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授予博白「竹木草製品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的稱號。2014年,博白芒竹編織技藝入選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產業化發展助村民脫貧致富
在博白鎮大良村芒編產品展示廳,簍、筐、手提包、燈具、桌椅等生活用品和模仿豬、鴨、兔等形象的工藝品琳琅滿目、風格各異。該村在大力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時,着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引進編織企業成立加工車間,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精美的博白芒編工藝品
「博白芒編產業是全民參與的產業,幾乎每個村屯都有芒編生產車間,群眾農忙時下田耕種,農閒時進廠做工或領原材料回家進行編織,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博白縣二輕聯社副主任賓華生介紹。近年來,博白充分發揮芒編資源豐富的優勢,創建居家式就業扶貧車間,壯大芒編產業的同時惠及更多困難群眾,全縣現有編織企業近400多家,有編織扶貧車間30餘家,從事編織工藝品生產的人員20萬人左右。
隨着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博白縣編織工藝產業已經由過去編織工藝單一的供貨形式發展為供貨、來料加工、自營出口等多種形式的經濟模式,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結構模式,企業經營涵蓋了工藝品生產、輔助加工、市場服務、物流運輸等各個領域。
創新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
近日,計劃總投資約8900萬元的博白縣客家編織產業文化展示中心建設項目(一期)正式開工;城南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該園規劃建設竹木草製品集聚區,計劃引進芒竹編、竹木草製品等相關企業100家,目前已簽約入園企業35家,其中已投產7家,已開工建設12家,其餘16家已開展徵地工作。
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以及傳統手藝傳承困難等困境,博白芒編將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博白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龐劍表示,為更好地傳承創新博白芒編傳統工藝,使其跟上新時代社會發展趨勢和工業生產轉型升級的步伐,博白在加大對編織企業的扶持力度,大力推進編織工業園區建設,加速產業聚集外,還高度重視青年傳承人和創新設計人才培養,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支持芒編企業建立傳承基地、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與廣西工藝美術學校、廣西藝術學院聯合成立工作站,以科研院所為依託,對編織產品進行改造提升,不斷提升產品文化內涵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此外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大型展銷會、博覽會;在博白客家文化節上,舉行芒竹編織技藝大賽活動等,提升博白芒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近兩年博白編織外貿出口需求逐年增加,因受到疫情影響,訂櫃難,發貨經常延期,企業拒絕了不少訂單。」賓華生稱,面對該難題,博白引導企業改進防腐技術,玉林海關採用「預約查驗」「集中查驗」的現場查驗監管模式,縮短貨物放行時間。據統計,2021年博白芒編總產值達30多億元,直接外貿出口額達7億多元。(記者 馨瑤 徐玉瑩)
頂圖:博白芒編工藝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