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海峽觀察】民進黨煽動「以武拒統」意欲何為

【海峽觀察】民進黨煽動「以武拒統」意欲何為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2-03-18 00:25:23 來源:香港商报

 近日社交媒體上流傳一段昔日烏克蘭的短視頻,風光旖旎,美若仙境。然而,俄烏衝突的戰火已令美麗的山河破碎,城市變為廢墟、屍橫遍野、超過20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但戰爭的殘酷並未讓台灣的民進黨當局停止「抗中保台」的政治操弄,他們反而在島內不斷煽動「以武抗中」「以武拒統」情緒。民進黨當局意欲何為?難道他們真要把台灣推向戰火?

 民進黨炒作「以武拒統」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台灣島內政客不斷給自己加戲,蹭熱度。當台灣民眾看到「親美反俄」的烏克蘭在戰火中孤軍奮戰,家園被毀,人民流離失所,自然會反思民進黨當局全面「倚美抗中」的政策會否給台灣帶來同樣的命運。台灣民眾一思考,民進黨就心慌,生怕台灣民眾心中的「疑美論」擊潰他們長期構築的「倚美抗中」根基。蔡英文親自上陣,極力辯解說台灣與烏克蘭價值不同,一旦引發兩岸衝突,「美國爸爸」不會見死不救。

 但當美國總統拜登派出的跨黨派代表團以及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竄訪台灣,都被問到「一旦台海發生戰爭,美國會否出兵保衛台灣」時,得到的回答都是顧左右而言他,說要看台灣人自己的防衛決心,直白地說出要台灣加大對美軍事採購。

 到了這個時候,美國眼中還是只有自己的利益,這讓民進黨所謂美國對台支持「堅如磐石」編不下去,只好換一套劇本。蘇貞昌在立法院應詢時吹噓「從未指望過美國出兵」,還重提即使只剩一支掃把也要與解放軍對抗到底的笑話;賴清德、吳釗燮等人也在不同場合聲稱兩岸若開戰,必讓大陸付出慘痛代價。一時間,島內各路政客、綠媒、綠嘴、網軍紛紛出籠,什麼史上最強「教召」(後備役訓練)、延長兵役期、增加軍費、把主戰場放在大陸等各種「以武拒統」的餿主意、信口開河的政治表演每日見諸媒體,高喊全民皆兵,抵禦大陸;蔡英文也親自視察後備役訓練,上演「以武抗中」戲碼。

 民進黨當局喊打喊殺,展現不惜與大陸一戰的囂張氣焰,與台灣民意背道而馳。據台灣《遠見》雜誌今年1月的民調顯示,倘若兩岸開戰,有51.3%的民眾不願意讓自己或家人上戰場,僅有40.3%願意。特別是20至29歲青年不願上戰場的比例高達70.2%。最近,台灣當局搞了一個號稱「史上最強教召」的14天後備役強化集訓,許多被抽中的台青叫苦不迭;一些年紀一大把的政客、名嘴喊叫着要恢復徵兵,或將台軍服役期從4個月延到一年或二年,更讓許多家長擔心害怕。戰火無情,誰願意讓自己孩子去為「台獨」送死?又有誰願意像烏克蘭一樣,生靈塗炭,家園盡毀?

 「以武謀獨」意在謀權

 兩岸本是一家,融合發展、和平統一才是正道。大陸一直以最大的戰略定力和耐心維護兩岸和平,努力緩和緊張局勢。然而民進黨當局卻處處排斥大陸的善意,極盡挑釁,把大陸推動「兩岸一家親」的惠台措施斥為「統戰」,將大陸堅持一中原則、反獨促統政策抹黑為打壓;更在島內大力推進「去中國化」,把台灣與中國、台灣人與中國人完全對立起來,再以台灣與大陸「互不隸屬」的實質性「兩國論」來定位兩岸關係,給兩岸和亞太地區和平帶來極大風險。

 在俄烏戰爭引發全球關注之際,民進黨當局不思考如何汲取教訓,以台海和平和民眾生命為重,避免兩岸衝突,反而加緊與美勾聯,大力炒作「以武抗中」,升高兩岸對峙,其目的有二。

 一是由於民進黨當局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台灣電力短缺。3月3日全台大停電後,幾乎日日「暴雷」,停電在全台各地輪番上演。民進黨當局束手無策,民怨連天。於是,綠營政客、綠媒、綠嘴每日出動帶風向,大肆炒作所謂全民皆兵對抗大陸,轉移焦點。

 二是2022年台灣縣市九合一選戰即將開打。過去幾年,民進黨貼靠美國,煽動兩岸仇恨,強打「倚美抗中保台」牌,騙取選票,贏得選舉,民進黨也因此將此牌視為勝選法寶。但俄烏衝突讓台灣人看到了美國只顧自己利益、哪管盟友死活的虛偽,看到了烏克蘭「親美反俄」的悲慘命運,「疑美論」油然而生,呼籲兩岸和平發展的理性聲音再起。如果由此趨勢發展,必將使「倚美抗中保台」根基盡失,民進黨精心打造的勝選法寶失效,年底選舉結果可想而知,甚至還將影響到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夢想恐將破滅。因此,為了綠營的權力私慾,民進黨當局不惜拿台灣和平與民眾的生命作賭注,狂炒「以武拒統」,給台灣人注入只要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就會獲得美國支持的迷幻劑,令台海局勢更加兇險,其用心極其險惡。

 在此奉勸民進黨當局,不作不死,玩火必自焚。為了一黨權欲,一再逼進大陸紅線,甚或挾洋自重,「以武謀獨」,只會加速滅亡。台灣雖與烏克蘭有本質不同,但烏克蘭的警示對民進黨當局極具參考價值。(作者:王小珍)

責任編輯:程向明 【海峽觀察】民進黨煽動「以武拒統」意欲何為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