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舊動能轉換的標桿——山東省而言,今年,是「五年取得突破」目標的決戰之年。
在此沖頂關口,《「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十強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於近日經山東省政府同意,印發實施。
3月2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棟等人在發布會上,對上述政策進行了解讀。
「創新」要素居首
新動能代替舊動能的過程,是全方位、多要素的替代,其背後是系統性的改革,因此,本次發布的「三個十大」行動計劃涉及領域十分廣泛,而其中,創新被放在了首位。
「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涵蓋科技研發、人才引育、營商環境、數字變革、產業生態、要素保障、民生改善、風險防控、文化宣傳、推進落實等方面。
王棟表示,科技研發創新方面,山東將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平台賦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在2022年,實現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10%的增長,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在為科技研發提供智力保障的人才引育創新方面,山東提出將在今年力爭新增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1000名左右。
「啟動省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海洋科學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潘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山東將在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氫能等領域,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加快產業「卡脖子」技術攻關,「在公共安全、高端芯片、智慧農業等領域,再啟動一批「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重大科技示範工程,培育具有牽引性、支柱性的重大產品和裝備,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據了解,為了實現科技創新方面的突破,山東將在爭創國家級創新平台方面的同事,新啟動4家省實驗室、20家省重點實驗室建設,新布局3—5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30家省技術創新中心,完善山東特色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十強」何以更強
山東「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中的中堅力量,在2022年的行動計劃中,有33項工作目標、236項主要任務以及54項推進措施被提出。
據了解,考慮到山東紡織、輕工產業的傳統優勢產業地位,行動計劃中同步制定了現代輕工紡織產業行動計劃,而新能源、新材料兩個「生力軍」產業,也分別制定了年度行動計劃。
本報記者注意到,在「十強產業」的行動計劃中,除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行動外,科技研發創新提速行動、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行動被放在了顯著位置。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焉傑表示,2022年,山東將聚焦行業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持續發力,力爭在無水染色關鍵工藝等方面實現一批重大技術突破;同時,新建一批創新載體,高標準建設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能家電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壯大1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力爭新培育1家國家級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示範園區,進一步夯實研發創新基礎。
在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行動中,焉傑表示,山東將通過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深入實施「雲行齊魯 工賦山東」,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行業深度應用,爭取新增10個以上數字化車間、智能製造工廠、智能製造場景。
「在開展六大行動的同時,我們還將建立完善現代輕工紡織產業工作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焉傑說,山東將加快培育1家綜合實力全國領先的千億級企業、20家以上百億級企業,打造40個全國具有較高區域影響力的集群品牌、200個具有較高行業影響力的企業品牌以及500個具有較高市場美譽度的終端消費品牌。
激發內生動力
在「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中,涵蓋了基礎設施「七網」、新型城鎮化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工業技改提級、數字賦能增效、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養老托育拓展、外貿固穩提質、公共安全提升等方面。
作為其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巨的基礎設施「七網」方面,共包含7個子方案,對2022年實施項目責任單位、建設內容、投資規模、開工時間進行了細分。據悉,基礎設施「七網」今年擬實施1055個重點項目,計劃完成投資超7000億元。
本報記者注意到,「擴需求」行動計劃針對企業生產密切相關的能源、技改、增效三個方面,進行了「新動能」的要素加持。其中,根據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持續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同時,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至6700萬千瓦;在工業技改方面,實施10000個500萬元以上的項目,投資規模達到5000億元;同時,在2022年,山東將力爭信息技術產業營收突破1.4萬億元、增速達到1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佔GDP比重達到7%。
「今年以來,2000個省級重點項目相比往年提前一個月下達,實施進度明顯加快,帶動15000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完成4700億元以上;舉行2022年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總投資7345億元的900個項目集中開工;提前下達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410億元全部發行完畢。」王棟表示,接下來,山東將對照行動計劃確定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具體項目、責任分工,由各牽頭部門建立完善組織推進機制,實行台賬監測管理,確保完成既定目標,「拉動年度固定資產投資1.3萬億以上。」( 侯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