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3月3日再度發生大範圍無預警停電事件後,各地小規模停電事故此起彼伏,30日僅高雄、台北兩市就相繼發生三次停電、影響逾2000戶居民、商家。「反核」政治主張凌駕能源政策專業,民進黨治理下的台灣須忍受缺電長期化、常態化。
投資銀行家、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近期在台灣《商業周刊》專欄文章中指出,本月初全台大停電長達10多個小時,說明台灣能源結構脆弱。他直言,民進黨當局「2025非核家園」訂下再生能源要達到20%的目標,現在還不到6%;能源結構中,天然氣佔比超過50%,這部分全部依賴進口且面臨全球短缺、價格大漲。歐洲不少國家將重啟核能,台灣重新探討能源政策刻不容緩。
不過,台行政當局28日仍決定,六月底前不調升電價。看來是體恤產業、民生的政策,實際上抑制市場機制,正在讓台灣停電問題越趨惡化。
台灣專家、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林建山悲觀地認為,民進黨以意識形態設定的能源政策,確定了台灣經濟社會必不可免的「長期化永續結構性大缺電」。
林建山指出,自2014年以來台灣備用電容量長期處在15%以下(法定備用電容量為15%),2021年更降至6%以下,幾乎全年處於「供電吃緊」「供電警戒」階段。各種形態的能源風險將持續高懸,電力不足無疑大大惡化了投資營商環境。
3月間發生的大小停電事故,還造成台灣民眾不便及大量損失。經台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盤點,僅3月3日全台大停電一項,即帶來60億新台幣以上的民間損失。
29日質詢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時,民意代表高金素梅說,民眾在缺電環境中提心弔膽過日子,執政者卻大聲說不缺電,用電價凍漲、輪流停電、懲處基層等方式卸責。她質疑,奉行「非核家園」,結果是八成能源來自火力發電、台灣烏煙瘴氣,過程中還接連發生停電、跳電。這樣的政策不能檢討嗎?
不過,蘇貞昌在這場「興達電廠事故致全台停電」專案報告中仍強調,三月初的停電是極端情況下各環節一連串疏失所造成,毫無檢討之意。
民進黨「非核家園」政策系模仿西方尤其是德國的環保主張。但當前,德國已準備暫停廢除核電的行動,不少西方國家擬轉向重啟甚至增設核電廠。對於民進黨政客,台灣經濟發展受能源問題困擾已有多年,解套路徑一直很清晰。之所以無法檢討、不能解決,關鍵在於無法動搖「反核」這張和「台獨」並舉的政治「神主牌」。
也因此,台灣《聯合報》以犀利見稱的評論欄目「黑白集」31日刊發《小心!凍漲電更缺》一文,結語直指,電其實不只是電,它映照了當局的無能和虛偽。(圖: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