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瓷器不但是宮廷的賞玩之物,更外銷到世界各地,成為外國人認識中國的媒介。這批外銷瓷器,除了廣為人知的青花瓷外,色彩絢爛的釉下彩瓷也深受買家歡迎。湖南醴陵清末民初時期以首創「釉下五彩瓷」而聞名,香港畫家兼陶瓷藝術家蔡布谷創作「新釉下五彩瓷」,將傳統陶瓷以創新方式傳承。
蔡布谷作品《牡丹瓶圖》。藝術家的陶瓷作品以手工繪畫,以精湛的工藝手法創作「新釉下五彩瓷器」。
畫家兼陶瓷藝術家蔡布谷。
湖南醴陵是中國五大陶瓷出口地之一,素有「瓷城」的美譽。當地的「釉下五彩瓷」因集胎質美、釉色美、工藝美、形體美、彩飾美於一身,其燒製技藝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位於醴陵中國陶瓷谷的蔡布谷大師樓。
開創新釉下五彩
相對其他瓷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發展歷史不算太長,清末時期由時任民國總理、湖南鳳凰人熊希齡主導,聘請日本技師和景德鎮師傅,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陶瓷生產工藝和設備,開啟醴陵由粗瓷生產到細瓷的發展進程。初燒製十幾年期間就多次獲國際大獎,名揚天下。藝術家蔡布谷專研陶瓷藝術多年,於湖南醴陵中國陶瓷谷設蔡布谷大師樓,培養陶瓷專業的研究生之餘,也進行創作、科研和國際陶瓷學術交流。她博採東西方陶瓷藝術之長,吸收景德鎮元明清官窯的精細特質,融合醴陵釉下五彩,開創「新釉下五彩」的陶瓷藝術種類。要認識她創作的陶瓷,不妨從色彩顏料、瓷質美感、圖案畫工開始欣賞。
蔡布谷作品《梨花頌》,33x13cm。
蔡布谷作品《翠色修竹》,33x13cm。
釉色更豐富有層次
彩瓷的獨特之處在於鮮而雅的色彩,「釉下五彩瓷」的色彩更是瓷器靈魂所在,其色彩濃而不俗、淡而有神,因製作時用不含鉛毒礦物顏料,又被人稱為「綠色」陶瓷,製作過程中要在攝氏1350至1400度高溫燒煉,釉層能抵抗自然酸鹼的侵蝕,耐磨損、永保花色清晰、鮮豔、明亮。
蔡布谷開創的「新釉下五彩」,融合了景德鎮的青花顏料、醴陵釉下五彩顏料等,研發新一代的釉下彩顏料,新顏料不僅豐富多彩,而且顏色更純正、更清晰、更鮮豔、更明亮,以攝氏1380度高溫多次燒製,令瓷器呈現的畫面更光滑明亮、溫潤晶瑩,具有和田玉的質感與翡翠冰種的水頭,別具特色。如蔡氏作品《千里江山》呈現青山綠水、白牆黛瓦的美景,配合光潤的瓷質,與畫作相映成趣,尤其優雅;《布穀聲聲》展現花紋色彩明豔的布穀鳥被鮮花、枝葉包圍,色彩細膩而絢麗,風格典雅。兩件作品均展示了「新釉下五彩瓷」色彩繽紛,彩而不俗,雅而有神,色彩變化豐富的特點。
蔡布谷作品《千里江山》,38x22cm。
蔡布谷作品《布穀聲聲》,12x9cm。
瓷面繪畫具藝術性
多元的繪畫題材是彩瓷的另一特色,包括人物、山水、花鳥等,工寫兼備,如同繪畫藝術一般。蔡布谷在繪畫方面已取不少藝術成就,也擅於畫荷,她並將紙面藝術表現到瓷面上,如《金玉滿堂(二)》,描繪藝術家喜愛的荷花題材,瓷面一對小金魚氣韻生動,在嬌豔的荷花與蓬勃的荷葉互相映襯中,造成粗細筆調、濃淡色彩和動靜景致的對比。她的陶瓷藝術融匯東西,作品《十里桃花》用寫意手法描繪桃花,濃淡有致,枝葉盡染春意。
在瓷器上作畫,跟紙上創作大為不同,須經歷多道程序,如高溫窯火的「助攻」與礦物顏料「熔融霧化」的窯變,將燒製瓷器與繪畫兩種技藝相結合,方能使作品具工藝品的實用和藝術品的美感。蔡布谷的陶瓷作品既有清新秀雅、也有寫意絢麗,放在室內一隅,更是充滿現代藝術感。 (記者:Jancie)
蔡布谷作品《金玉滿堂(二)》,33x32cm。
蔡布谷作品《十里桃花》,33x13cm。
蔡布谷作品《荷花巴拿馬》,29x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