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深圳東部最大交通樞紐——大運樞紐的物業開發項目步入重要建設節點,全面開啟綜合體北區的建設工作,這標誌着大運樞紐向深圳建設國際一流綜合交通體系又邁出堅實一步。據悉,深鐵集團持續創新「軌道+物業」模式,在空間融合、技術引領上再創先行示範,擬將大運樞紐打造成TOD多維業態與接駁鑲嵌的大型樞紐標桿,為深圳形成「灣區1小時、內灣半小時」交通圈以及龍崗實施「一芯兩核多支點」戰略全面提速。
步入建設高峰
打造國際一流大型樞紐綜合體標桿
據介紹,大運樞紐物業開發項目是大運綜合交通樞紐上蓋物業,位於龍崗「一芯兩核多支點」的「一芯」——「灣東智芯」的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中,項目總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為深圳東部中心滿足複雜型城市、商業邏輯的大型TOD綜合體開發項目。該項目綜合體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分期建設。日前,綜合體北區的主體工程已啟動建設,迎來了大運樞紐物業開發的全面建設高峰。
同時,大運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也正全面加速,未來將實現地鐵3、14、16號線和深大城際四線換乘,是深圳東部唯一匯集地鐵、城際鐵路、公交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計劃於2022年底投入使用。
自樞紐建設啟動以來,深鐵集團踐行「站城一體」理念,依託樞紐同步進行綜合體一體化開發建設,充分節約集約土地,規劃內含住宅、商業、辦公、生活配套等多維業態,其中北區規劃為住宅及裙樓配套商業。
南區開發兼顧公共性和便捷性,規劃為超高層辦公寫字樓、大型商業mall等。相比交通的無縫接駁,大運樞紐將實現出行、業態、功能的多維接駁,打造成國際一流大型樞紐綜合體標桿,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建設貢獻力量。
創新、智慧雙引領
實現軌道與綜合體一體化
深鐵集團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以往的軌道與綜合體建設方式採取的是各自搭建基坑維護結構,由此時間和成本都會增加,且生活圈與軌道的連接通道也可能會加長。
為進一步實現軌道與綜合體一體化,深鐵集團通過前期的多次測算、反覆推敲,突破技術瓶頸,實施創新舉措,率先在北區實現深大城際線與綜合體同個基坑維護結構,從技術上達到無縫的接駁鑲嵌,節約成本、縮短工期,從而實現了「地鐵+物業」同步設計、同步施工一體化,為全國軌道交通綜合體建設作出了先行示範。
同時,為進一步將大運樞紐物業開發項目打造為兼具現代化、國際化與地域特色的大型樞紐標桿,深鐵集團於近日主辦的大運樞紐物業開發建築設計國際競賽圓滿收官。據悉,本次競賽面向全球公開徵集設計方案,共有36家國內外設計團隊參加。這標誌着大運樞紐物業開發將以聚焦產業功能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品質、解決市民需求為目標,為完善片區功能、豐富城市空間發揮積極作用。
除此之外,大運樞紐從一開始就採用BIM(建築信息模型)和CIM(城市信息模型)將軌道與城市功能同步設計,有利於空間的高效開發,節約時間和建設成本。在此基礎上,大運樞紐充分發揮「灣東智芯」優勢,採用大數據、AR技術、無人機巡查等智慧手段,尤其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全面使用裝配式建造,通過工業化手段減少人工作業、環境污染等因素,達到統一標準、高效環保。
功能立體融合
「半小時生活圈」賦能片區發展
為全面實現軌道交通與市民生活的無縫銜接,深鐵集團通過探索「軌道+物業」模式,根據全城市功能進行創新式接駁鑲嵌,將大運樞紐軌道與綜合體進行立體融合,打造居民的「半小時生活圈」。
深鐵集團不僅在設計上創造了一個「生態流域」空間布局,還積極與其它企業合作,以城市融合為出發點擬將周邊商業一體聯動,形成約25萬平米大型商業區,同時通過超高層寫字樓、壘石疊山的建築群體,構建未來龍崗新地標。
作為複雜型城市TOD綜合體項目,大運樞紐物業開發在空間設計上充分回應與地鐵3、14、16和深大城際線在不同標高層的便捷銜接,通過「生態流域」式布局,打造了一個多層立體式全齡友好的城市空間。首先,通過接駁鑲嵌將軌道樞紐與地下商業無縫連結,形成完整的公共交通與商業體系;其次,為形成立體式無縫到達,在地面首層將商業面向龍飛大道打開,連同二、三層的大慢行系統,串聯起商業、空中平台及項目周邊。
在生態打造上,大運樞紐在內部設計了一條室外綠色「峽谷」,形成流暢的自然界面及城市空間。
市民只要進入大運樞紐,就能在半小時內實現任何城市場景的轉換。深鐵集團將以打造「半小時生活圈」為核心,將大運樞紐建成TOD多維業態與接駁鑲嵌的大型樞紐標桿,賦能片區及城市發展。
未來,深鐵集團還將持續構建「軌道+」綜合開發模式,大力發展以交通為基點的城市建設,為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龍崗實施「一芯兩核多支點」戰略注入動能。(記者 姚志東)
頂圖:大運樞紐物業開發項目將進一步實現軌道與綜合體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