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健康】注重疫下心理健康 如何紓壓調和情緒

【健康】注重疫下心理健康 如何紓壓調和情緒

責任編輯:副刊 2022-04-13 16:01:56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兩年多,最近的第五波疫情尤其嚴峻,不少市民要長時間待在家中抗疫,正常社交活動被迫暫停。面對每天不同的疫情消息,緊張、焦慮的情緒日漸高漲,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記者專訪註冊中醫吳嘉麗,講解中醫如何界定壓力、抑鬱,並推介日常心理養生方法,以及介紹可減壓、紓鬱的穴位按摩法及湯水,由生活入手調養情志。

1.jpg

情緒壓力變化、睡眠不足等都會導致頭痛。

   疫情下人們生活緊張,部分人士更要面對失業、經濟壓力等問題。中醫重視情志養生,並指出人有七情與五志,註冊中醫吳嘉麗解釋:「情緒思想與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有很大關連,最直接的是影響肝,肝主疏泄、主情志,若心情好,肝氣便疏泄,氣機也更通暢,若心情不好便會出現肝氣鬱結,常感到鬱鬱不歡,又或出現嘆長氣的情況。其次是心,心主神靈,五行中心主喜,如果喜樂多,心氣較調暢,若經常感到鬱悶便會傷心氣。另外,情志與脾也有很大關係,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五行上,木剋土,肝屬木,脾屬土,憂思傷脾,負面情緒會導致肝氣犯脾胃的情況,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出現納呆、納減等症狀。」《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負面情緒會影響臟腑功能,因此應好好調適情志,以免出現傷身情況。

2.jpeg

註冊中醫吳嘉麗表示,不良情緒長期壓抑心中會引起疾病。

   情緒影響氣血調和

   情志的異常變化會阻礙氣血運行,影響臟腑功能,《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看似不經意的小情緒,卻會導致身體氣機運行不良,吳醫師表示:「氣機不暢最常見的是鬱證,輕微的會出現肝氣鬱結、胸脇脹悶等情況,嚴重的會導致肝鬱化火,鬱結再加上火,會出現頭脹痛、耳鳴、眼乾、失眠多夢等症狀。鬱證日久會使身體變虛,消耗氣血精力,出現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虛火旺等情況。耳鳴在年長患者較常見,特別是肝腎不足加上肝火。年輕人也可能因工作上長期虛勞而致鬱證,應盡早求醫,以免延誤病情。另外,腸胃症狀也常見,如腹痛、泄瀉,也是由肝氣犯脾引起。女士並會引致月經不調,月經反映身體氣血狀況,長期情緒波動會引起氣血不調,造成經痛、影響經量等。」 

3.JPG

小麥煮粥能益氣健胃 、清心除煩,適合在早餐食用。

   食療養生 調適鬱結

   中醫講求陰陽五行調和致中,五臟有其相對應的五志,因此可因應對應情況去調養情緒,吳醫師指出:「以『肝』為例,『過怒傷肝』,過度憤怒使肝氣鬱結、肝火上逆,引發頭痛、失眠、煩躁等症狀,這時可吃一些降肝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綠豆湯等,又或飲用針對肝熱、肝火的夏枯草茶,或做伸展運動疏肝柔筋,皆是清瀉肝火、除煩消氣的好方法。」飲食調養也是養生重要的環節,吳醫師推薦花茶,如由洛神花、山楂、麥芽及甘草製成洛神花茶,吳醫師解釋:「洛神花、山楂味道酸甜,有疏肝解鬱、消積滯之效,麥芽也有疏肝開胃的作用,甘草能益氣生津,有調和茶飲之效,還有合歡花、玫瑰花皆可疏肝解鬱。另外也推薦吃糯米麥粥,小麥具有養心除煩、健脾益腎、除熱止渴等功效,長時間食用能養腸胃。」

4.JPG

洛神花荼微酸易入口,更具清心降火、護肝之效。

   三種中藥疏鬱除煩

   西醫指進食含有血清素的食物可減壓、令人快樂,如堅果類、豆類都有助大腦製造血清素,而中醫也有疏鬱、鎮靜安神的中藥,適合市民日常養生食用,分別是龍齒、酸棗仁及天麻三種藥材。吳醫師表示:「以治癒失眠為名的酸棗仁,性味甘、酸,平,歸心、肝、膽經,有養心益肝、安神斂汗之效,炒酸棗仁對於減輕失眠更具效果,可沖水泡茶飲用,又或可煮粥。煮粥時搭配生地黃,生地黃能養陰清心,此方源於《聖惠方》,用於心陰不足、心煩發熱。 另外也有棗仁人參粉,以酸棗仁20克,人參12克,茯苓30克共研為細末,每次6克溫水送服,亦可入粥中煮食,此源於《普濟方》,以酸棗仁斂汗,人參補益肺氣,茯苓安神,用於體虛自汗、虛煩不眠。另一款中藥材天麻,具有安神、健腦的作用,適合煲湯,或加入菜餚中蒸煮,推薦天麻魚頭湯,天麻有安神作用,魚頭以形補形,又有豐富DHA,能幫助腦部保健。而龍齒屬於上品中藥,無毒及副作用,性味澀、甘、涼,歸心、肝經,有鎮驚安神、清熱除煩之效,主治心悸心煩、失眠多夢等,可加配石菖蒲沖成安神鎮靜茶飲用。」

5.JPG

龍齒、酸棗仁及天麻是中醫常用的疏鬱藥材。

   四種方法調養情志

   維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助臟腑氣機調暢,吳醫師指出在疫情下可從日常生活入手調養情志,她建議:「很多人的居住環境雜物多,日常常整理家居及房間,令居住環境更空曠整齊,可能令心情舒暢。第二,可多廣步庭園及望遠景,多到公園散步、看大自然的環境、動物,對於心理有正面幫助。如體力許可不妨多行山郊遊,多曬溫和太陽,如早上7、8時可多散步。第三應多運動鍛煉,適當的運動可加強體能、鍛煉心肺功能,亦可幫助提升脾胃功能。運動應選擇可持之以恒的種類,或可諮詢體能教練根據情況選擇。第四是保持合理的作息時間,睡眠是人體自我修復調整的時間,適當的作息對陰陽協調大有幫助。很多時候壓力及情緒因為無法抒發而鬱結心中,因此尋找方法抒發十分重要,培養興趣可以陶冶性情,如音樂、畫畫、書法,都有助調理情緒。」

6.jpg

吳醫師表示,玩樂器可以幫助抒發情緒。

7.jpg

有氧運動能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濃度,有助緩解憂鬱。

   除此之外,吳醫師推薦按壓三個穴位,分別是印堂、陽陵泉及三陰交,有助紓解心情煩悶,她指出:「印堂位於眉中,建議可用拇指沿着額頭中線向上推按,可按10到30下,見皮膚微微潮紅即可;陽陵泉為膽經合穴,有疏肝利膽之效,可紓緩氣滯、肝火引起的症狀;三陰交為脾、肝、腎經交匯之處,有健脾、疏肝、益腎之效。」以上每個穴位輕揉1分鐘,每日2至3次,按至有痠脹感為佳。(文、部分圖片:Karena)

8.jpeg

陽陵泉位於大腿外側、膝下方,腓骨頭前側下方凹陷處。

9.jpeg

三陰交位於足內踝上3吋脛骨後緣位置。

   三款疏鬱食療

1. 安神鎮靜茶(一人分量)

11.JPG

材料:龍齒9克、石菖蒲6克。

做法:把以上材料裝入紗布袋中放入暖瓶中,衝入600毫升開水,等待5至10分鐘即可飲用,每天可重複沖泡幾次當茶喝。 

功效:紓緩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情況。感冒發燒者不宜飲用。

2. 酸棗仁粥(一人分量)

IMG_8218.JPG

材料:酸棗仁10克、生地黃15克、粳米100克。

做法:酸棗仁、生地黃水煎取汁,粳米加適量清水煮至半熟時,將酸棗仁、生地黃汁倒入,熬煮到粳米爛熟即可。

功效:有補養心肝、養心安神、寧心止汗之效。

3. 天麻魚頭湯(二人分量)

13.JPG

材料:天麻15克、大魚頭1個、豆腐1塊、大棗3粒、枸杞一小撮、生薑數片。

做法:用冷水將藥材洗淨後浸半小時。大魚頭洗淨,鑊中加油將薑爆香後,放入魚頭煎至微黃。將魚頭、藥材及薑放進煲內並注入適量清水,大火煲滾後轉用文火煲約1.5小時,最後加入豆腐煲滾即可,飲用前可加鹽調味。

功效:益氣養肝,治眩暈頭痛。

*以上藥療只供參考,服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



責任編輯:副刊 【健康】注重疫下心理健康 如何紓壓調和情緒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