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穿「盔甲」的方力申:只做一個面孔模糊的義工

穿「盔甲」的方力申:只做一個面孔模糊的義工

責任編輯:靜文 2022-04-21 14:01:37 來源:中新社

 頭戴防護面罩、身穿淡鵝黃色防護服的藝人方力申,捧着裝滿防疫包的大紙箱,沿着狹窄、老舊的唐樓樓梯向上走。這張照片攝於第五波疫情高峰期,義工方力申又上了一回新聞。

 他自己倒不以為意,他過去數十年活躍於公益事業,擔任了逾百個大使,聯合創辦慈善機構,到愛護動物組織做義工。當第五波疫情暴發,自然期望為社會出一分力,所以他捐贈快速測試包之餘,也身體力行做起「車手」,開車拉了一堆物資運送到安老院舍,又到舊區挨家挨戶派發物資。

 做這些的初衷很簡單,方力申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從小到大看到電視上賑災募款的晚會或活動,說的都是同一句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話影響他至今。

 第一天身為義工,方力申依約到一個設於學校內的統籌點集合,驚訝的是現場已有逾百名義工在領取、分類將要派發的物資。「每個人都戴着口罩,你不知道我的背景,我不知道你的背景,也不知道對方長什麼樣,都只是為了可以出一分力。」置身在被模糊面孔的群體中,方力申被這種純粹而無私的奉獻行為所觸動。

 因工作需要,每個人的防護服上都需要寫上名字,為了掩藏藝人身份,方力申想了想,大筆一揮在胸前寫了三個字:萬刀甲。這是當年他由游泳運動員初邁入演藝圈時,不喜歡他的觀眾為他取的名字,「方力申去掉三個頭,就是祝福我永遠不會出人頭地的意思。」這解釋讓在場眾人都笑了,他自己說着也忍俊不禁。

 「年輕的時候肯定會不喜歡不高興,會非常介意別人怎麼批評自己。」日子漸久,人逐漸成長,心性也會被磨得更為平和,沉靜下來,方力申反而覺得這名字「挺好玩的」,像手遊里那些厲害角色的名字,「萬刀甲給大家感覺好像是穿了盔甲一樣,寫上這個名字的防護服好像也會更有效。」

 身披「盔甲」的方力申搬着物資跑上跑下,通常跑一個上午,全身已被汗浸濕。一些唐樓屬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三無大廈」,該區域的管理人員也不清楚究竟一棟大廈內有多少戶人家。有一回,敲開一個單位的門後,方力申看到裏面竟成了整整16戶,儼然現代版「七十二家房客」。

 還有一回,方力申給一個獨居人士送物資,對方30歲出頭,坐着輪椅,視力不太好。他走進去,不超過10平方米的房內,下層是廁所,上層就是床。「我們給他派的物資,他其實都不大會用,也看不見,教他的時候真的要幫他放好,讓他記住這些東西放在哪裏,分別是什麼,怎麼用。」窺見他人艱辛生活的一面,方力申更深感自身幸運,「所以我希望當自己幸運的時候,也可以把自己的幸運,或者是自己的愛,分享給更多的人。」

 疫情也給方力申的工作和生活構成了一定阻礙,長達兩年時間他沒有前往內地發展,比起這個,更遺憾的是,他的外公去年末在內地逝世,而他與父母未能趕及見最後一面,「姥爺他晚年在療養院,疫情期間家人不能去探望,過得比較辛苦。這個可能也成了我媽媽心裡的一個結。」

 一貫樂觀的方力申低落了一陣,便講起他幼年在北京外公家過年的趣事:一大家子人熱鬧地圍着圓桌包餃子、吃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到本命年,母親就會在他腰間系一個小小的紅色袋子,他就蹦着四處「逗利是」去了,腰間的小紅包也一晃一晃的。(中通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靜文 穿「盔甲」的方力申:只做一個面孔模糊的義工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