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國際觀察】起底「冷戰遺孽」北約之一:維護美國霸權的軍事工具

【國際觀察】起底「冷戰遺孽」北約之一:維護美國霸權的軍事工具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2-04-21 18:38:06 來源:新华社

 近來,俄烏衝突讓北約這個「冷戰遺孽」再次處於國際輿論的聚光燈下。追根溯源不難發現,這場衝突的種子早在冷戰后北約邁出東擴步伐之日,就已悄然種下。

 1949年,美國為對抗蘇聯,以「共同防禦」名義拉攏部分歐洲國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42年后,蘇聯解體,北約不僅沒有隨着冷戰結束而偃旗息鼓,反而在美國主導下一方面不斷東擴,一步步把俄「逼到牆角」,最終導致俄烏衝突,另一方面打着維護「民主、自由、人權」的旗號,把軍事干涉的黑手伸向中東、非洲等地區,讓多國陷入戰亂。

 「美國政府自行決定並實施了一切(軍事干涉)……而北約不過是美國霸權的幌子。」比利時《晚報》去年9月一篇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北約這個軍事集團根本上是服務于美國的霸權利益。

 霸權的起點

 美國學者克里斯托弗·萊恩2000年在《美國霸權與北約的永久化》一書中寫道:1945年以來,美國一直在追求霸權的路上。

 二戰結束后,為與蘇聯爭霸,美國發動冷戰,大搞陣營對抗、零和博弈,在意識形態和軍事等領域不斷渲染蘇聯威脅,煽動西歐各國對蘇恐懼,以此來加強對這些歐洲盟國的控制。在此背景下,北約于1949年正式成立。

 自北約成立伊始,美國就一直牢牢控制著北約的領導權。通過北約這個機制,美國在西歐各國設立軍事基地,駐紮軍隊,從而達到在事實上控制西歐的目的。在此情況下,美國與其歐洲盟國之間實質上是不平等的主從關係。北約實際上起著維護美國在西歐霸權地位的作用,並成為美國對抗蘇聯的軍事工具。

 美國前駐蘇聯大使喬治·凱南曾這樣描述美國在北約內部的主導地位:「當一位歐洲國家的代表提出某項建議時,美國代表就非常適當而且是必然地勾銷了這項建議。他說,他可以向在座的人保證,凡屬於被提出來的這類性質的問題,美國參議院是決不會接受的。他的反對意見於是就作為最終決定。」

 衝突的引線

 冷戰結束后,不少人曾認為,北約已完成使命,將就此解散。然而,北約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擴張其地理邊界和活動範圍。這背後的原因在於,美國需要利用這個軍事工具來繼續把控歐洲事務、維護美國霸權。

 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12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年度記者會上說,俄方已多次明確表示,北約繼續向東擴張是絕不可接受的。他指出,20世紀90年代,北約曾承諾不會東擴,但現在卻在羅馬尼亞、波蘭部署武器系統,在俄羅斯家門口部署導彈,這是對俄羅斯的公然欺騙。

 事實上,自1999年以來,北約五次東擴,緊鄰俄羅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烏克蘭也成為其拉攏對象。2008年,北約承諾將來會接納烏克蘭。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加緊向烏提供軍事援助,北約艦艇和戰機在黑海的演習和巡航日益頻繁,北約在俄周邊地區的軍演規模連年擴大,雙方之間艦機對峙摩擦事件大幅增加。在安全空間不斷受到擠壓的情況下,俄羅斯認為自己已經「退無可退」。

 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特德·卡彭特指出,美國和北約應為俄烏衝突負責。「將一個大國主導的聯盟擴大到另一個大國的邊界,本質上就是破壞穩定和充滿挑釁的。」

 野心的工具

 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2002年曾撰文指出:「北約的性質現在已遠遠超出了一個軍事聯盟。我們對我們盟國的國內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價值觀並不是持不可知的態度,因為北約聯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而且一直是,推行一套特定的價值觀——與西方息息相關的價值觀。」

 正是打着維護「自由、民主、人權」這些西方價值觀的旗號,美國不斷利用北約這個軍事工具來實現自身霸權野心,推動北約在冷戰結束后持續擴張,軍事活動範圍遠遠超出歐洲。2001年,美國以「反恐」為名,伙同北約盟國對阿富汗發起軍事行動;2003年,美國編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與英國等北約盟國聯手發動伊拉克戰爭;2011年,美英法等北約國家以「保護平民」為由空襲利比亞,導致卡紮菲政府被推翻。

 近年來,隨着美國將中國定義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它也在推動北約把手伸向亞太。目前,北約已將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新西蘭列為在亞太地區的合作夥伴。最近,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就烏克蘭問題對中國無端指責,妄稱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一事對北約構成所謂「嚴重挑戰」。

 世界上越來越多人已經看清,美國主導下的北約的種種霸權行徑,正是加劇世界動蕩的根源。《印度快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北約在冷戰結束后持續擴張的目的,就是實現美國的霸權野心。「正如北約以往的所作所為所表明的,它不僅沒有維護其承諾的‘集體安全’,反而給反對美國利益的國家带來嚴重的不安全感。」(新華社記者 朱瑞卿)

責任編輯:程向明 【國際觀察】起底「冷戰遺孽」北約之一:維護美國霸權的軍事工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