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記者從成都大運會綠色低碳辦賽新聞通氣會獲悉,《成都大運會綠色低碳辦賽行動方案》已印發(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圍繞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運營、低碳參與,採取更加積極的綠色低碳措施,實現成都大運會碳中和目標。
利用低碳能源 推廣可再生能源使用
充分利用低碳能源,加快完善相關電力基礎設施,已累計建成投運156個配套項目。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與省電力公司簽訂《『服務綠色大運』戰略合作協議》,協同推進大運會開閉幕式、主媒體中心、大運村、競賽場館等賽時常規電力消費需求綜合實現100%「綠色電力」使用。
同時,因地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在鳳凰山體育公園等具備條件的場館推進地源熱泵系統,在雙流網球館人檢通道等功能指示區設置「有光就有電」的碲化鎘發電玻璃等。
強化賽場建設運營減排
據悉,成都大運會共49個賽事場館,其中13個為新建,新建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超過70%場館為既有建築改造升級,改造過程中大力推廣綠色節能措施,優先採購使用綠色建材產品,場館競賽器材以贊助、租賃為主,所有場館均能實現賽後長期可持續使用。
同時,成都推動具備條件的場館設立能源管控中心、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構建高效、低耗、穩定照明系統。在鳳凰山體育公園內已設置光儲照明路燈,可以實現二次節能,助力碳減排。籃球場館外立面可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切換日常節能模式和賽演模式,其中日常模式為降低能耗的節能狀態。綜合體育館的高科技聲光設備,在減少噪音的同時,環保節能也不耽誤。新都香城體育中心已建成雨水回收系統,不僅能讓地面高效滲水、透水,持續保持路面乾爽,還能將雨水自然留存。
引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
成都大運會期間,純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將成為承擔大運會交通服務保障的主力。
記者了解到,現已落實1380台新能源大巴、600餘輛新能源汽車作為運動員、技術官員及媒體用車保障,新增40台氫能源汽車用於賽時生活垃圾清運,正全力推進大梁、媒體中心、嬌子停保及火車西站4個集中性充電場站約180個充電樁建設。
同時,為保障大運會期間線網運輸能力、鼓勵公眾低碳出行,成都軌道集團已增購骨幹線路列車28列並完成到段調試,同步對地鐵全線網82個車站乘客服務台進行雙語引導、列車定位、末班車查詢等功能升級。力爭賽事期間交通保障除專用車輛外100%實現新能源車,中心城區及各賽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左右。
推進賽事活動服務低碳化
成都在滿足國際大體聯基本要求和保證活動藝術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壓縮開閉幕式時長、演員人數、流程環節,整合優化火炬傳遞、倒計時等重要節點活動安排。
同時,簡化運動員註冊流程,實現全過程無紙化辦理,提倡集中抵離;同時大幅精簡P、V、C類(即授薪工作人員、志願者、賽事合作商)人員崗位設置。
記者了解到,大運村所有的床均按照2米長度設計,還可以通過加裝床尾凳的方式加長至2.3米左右。這種可「組裝」的床鋪不僅將在大運會期間為運動員提供休息場所,賽事結束後,它們也可重新組裝為大學生組合床構造,實現資源循環長期利用,同時主要功能房間空調分時分段調控,極大地降低空調能耗和碳排放。在餐飲方面,綠色低碳理念也融入食品供應鏈各環節中。大運村本地當季蔬菜類食材簽約供應佔比72.8%,建立智慧中央廚房,配備炒菜智能機械人8台、咖啡機械人3台,降低碳排放30%,減少垃圾量50%,採用環保材質餐桌餐椅,餐盤餐具餐盒均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正積極打造綠色低碳運動員示範餐廳。
實施核算賽事「碳中和」
「目前,我們已委託具有聯合國指定經營實體資質的第三方核查機構,對大運會籌辦、舉辦、賽後三個階段碳排放量進行評估,計入期從2019年3月1日成都正式獲得舉辦權算起,直到2022年12月31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楊斌平說,現已完成東安湖體育公園等49個比賽訓練場館、大運村、大運會執委會集中辦公區、各主要賽區、供應商現場調研走訪,獲取賽事實際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經初步核算,成都大運會落實可再生電力替代、綠色低碳建築、新能源汽車使用等源頭管控措施,將實現減少碳排放2.3萬餘噸。(記者 郭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