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去年2月發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資源循環藍圖》),定下「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的願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25日)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指,過去一年多,政府按照《資源循環藍圖》所訂下的策略,積極推動源頭減廢、分類回收,以及發展轉廢為能設施這三方面的重點工作。
黃錦星指,在源頭減廢方面,環境局已開展垃圾收費的籌備工作;另外,政府致力推動「走塑」文化,應對減少即棄塑膠的挑戰,環境局將會優化現行的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建議收緊豁免範圍及把收費由五角提升至一元、聯手商店和業界,減少向市民大眾提供非必要的即棄塑膠餐具、支持簡約包裝和「裸賣」,一起加快減廢「走塑」。
在分類回收方面,黃錦星表示,環境局的目標是令本地具備足夠的回收途徑以及回收處理能力,支持社會大眾實踐廢物源頭分類及回收。在地區層面,環境局正持續擴展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包括增加「回收便利點」;在政府層面,環境局繼續推展涵蓋廢紙、廢塑膠和廚餘等主要回收物的中央收集及處理服務,同時發展有關的轉廢為能及轉廢為材配套設施,以加強本地資源循環的處理能力;在業界層面,環境局繼續透過回收基金及環保園等不同政策,支持回收業界的可持續發展,亦締造綠色就業機會。
關於推動發展轉廢為能設施以處理未能回收的廢棄物方面,黃錦星指,環境局已於今年1月宣布即將為第二個綜合廢物管理設施——I‧PARK2展開環境影響評估及技術性研究,以及同步為興建更多本港所需的轉廢為能設施展開一項全港性選址研究,以期在約2035年落成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實現「零廢堆填」,力爭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