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股權市場募集基金增長迅猛 畢馬威報告指長期資本強勢復蘇

股權市場募集基金增長迅猛 畢馬威報告指長期資本強勢復蘇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2-04-28 17:52:0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股權投資經常被稱為「耐心的資本」,從募資到退出,需要經歷較長的周期,它在促進社會資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隨着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持續推進和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等一系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措施的實施,「回暖」成為了創業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市場的主基調。

   畢馬威中國4月26日發布的《2021年中國股權投資動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和宏觀經濟持續恢復的背景下,2021年VC/PE市場新成立基金增長顯著,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實現雙增長,大額融資案例在多個行業湧現。該報告是畢馬威中國《股權投資動態》系列報告的首刊,從募集、投資和退出三個角度對2021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現狀和特點進行了分析總結,並展望了2022年的市場趨勢。

   募資市場回暖態勢明顯

   報告顯示,2020年下半年隨着防疫常態化,市場流動性提升,資本的信心得到修復,募資市場開始回暖。2021年VC/PE市場新成立基金共9,748隻,同比增長27.8%。基金總認繳規模為8,025億美元,同比增長34.5%。

   從基金類型來看,母基金增長尤為迅速。2021年新成立母基金總規模達到1,017億美元,為2020年規模的兩倍以上,創近5年新高。畢馬威中國金融業主管合夥人張楚東表示,母基金規模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國家對戰略性高精尖產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各級政府通過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和大型產業母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更好地支持重點行業和企業,推動中國創新引領發展。

   市場投資整體企穩

   報告顯示,2021年VC/PE市場投資整體企穩,總投資規模為1,992億美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0.2%,雖然與2018年3,184億美元的總投資額仍有一定差距,但顯示出後疫情時代投資者的信心已逐漸改善。從投資數量來看,2021年總投資數量為8,773筆(包括未披露金額的項目量),與2020年投資量基本持平,小幅上升1.8%。2021年單筆投資規模(中位數)為900萬美元,同比上升47%,資金進一步向成熟期的項目積聚,顯示出投資機構風格趨於謹慎。

   從地區分布來看,上海市在投資規模和數量上均領先全國。2021年上海市投資規模和數量分別為397億美元和1,534筆;北京市規模和數量分別為333億美元和1,503筆,位居第二。廣東、江蘇、浙江分列第三至第五位。前五個省和直轄市投資總額的全國佔比達87%,地域集中度較高。

   從行業來看,2021年投資規模位列前五的分別是醫療健康、IT及信息化、互聯網、製造業、金融,分別佔比19%、16%、12%、10%和7%。畢馬威中國通信、媒體及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陳儉德表示,從近兩年行業變化的趨勢來看,國內創投領域正在經歷由商業模式創新向科技創新的重心轉變,加大對高科技投資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政策方向。與此同時,科技創新的投資壁壘也更高,周期可能更長,這也要求投資機構對技術及行業趨勢有更前瞻和更專業的洞見。

   IPO已成最主要的退出方式

   報告顯示,IPO已成為PE/VC機構實現退出的主要方式。通過IPO實現退出的交易數量由2020年的2,540例增至2021年的2,756例,增長9%。與此同時,2021年機構通過併購實現退出的數量較2020年大幅降低,降幅達44%。

   報告提及,2021年,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及海外市場IPO數量達656例,其中414家上市公司有VC/PE機構背景,IPO PE/VC機構滲透率達63%,處於5年峰值。

此外,文化傳媒、金融、企業服務、生活服務、醫療健康成為PE/VC IPO退出回報率最高的賽道,回報率在5倍到30倍間不等。

   2022年股權投資料回歸價值邏輯

   展望2022年,報告認為,受新冠疫情持續傳播、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影響,2022年宏觀經濟的持續復蘇面臨更大壓力,這對股權投資市場也將帶來較大挑戰。與此同時,以下幾大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股權投資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回歸價值邏輯,「專精特新」型項目受到更多關注。畢馬威中國私募股權行業聯席主管合夥人吳福昌表示,過去幾年全球股權投資平均交易規模呈上升趨勢,主要是由於中後期投資佔比增加以及市場整體估值的攀升。但隨着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市場不再盲目為高估值買單,這也推動投資機構更加理性,未來股權投資可能更多關注早期投資、提前布局、深耕行業。

   二是政府引導基金和產業基金加速發展,成為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隨着近年來科創浪潮的興起,政府引導和產業基金進入了高速發展期。目前越來越多地方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吸引PE/VC聯動,拉動經濟升級。

   三是投資機構向聚焦垂直專業化和擴大管理規模構建生態兩個方向發展。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指出,股權投資機構向做精、做大兩大方向發展。一方面,細分垂直類投資機構聚焦專業化,深耕於某一特定行業的垂直細分領域,帶來較高的內部收益率。另一方面,頭部投資機構在募集資金、爭取專業人才、拿到優質項目方面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從而獲得更高的溢價能力,在覆蓋多賽道的同時可以向做大資管規模和構建生態的方向發展。

   四是股權投資份額二級交易市場發展加快,退出渠道進一步暢通。

   五是投後管理逐漸成為PE/VC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快速投資+資本市場套利」的粗放模式將逐步退出,「商業評估+投後增值」的理性投資方式逐漸成為市場主流。(記者 朱輝豪)

責任編輯:鄭嬋娟 股權市場募集基金增長迅猛 畢馬威報告指長期資本強勢復蘇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