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最少有七間廟宇附設有義祠,供奉的乃是清代護鄉義士,可見當時村鬥之烈。入清以後,由於生活逐漸安定,新界人口大增,為爭奪資源和維護利益,村鬥益見頻密,其事雖鮮見文獻,但蛛絲馬迹在民間亦隨處可拾,筆者下鄉耳錄多年,且記數則軼聞以饗讀者,好一探其貌。
槍彈碎片觸目驚心
軼聞一:山廈圍張氏宗祠外牆的彈痕。張氏宗祠是法定古蹟,政府曾修葺多次,惟左邊外牆仍留有凹孔多處,不知者以為是工程紕漏,實情是昔年外籍維修專家刻意保留,以存地方歷史。原來山廈張氏曾跟附近某鄉爭鬥多時,雙方戰至酣處,有人竟用上槍炮助戰,可見斯時村鬥已由早期的冷武器轉入熱武器的階段,牆身凹孔就是當年槍彈碎片痕跡,叫人觸目驚心。
軼聞二:水蕉老圍關帝宮的戰利品—樸刀。水蕉老圍是十八鄉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村內的關帝宮是祭祀中心,其牆上掛有一柄纏滿蛛網的樸刀,一望而知是陳年舊物。相傳該刀非村民原有,乃是昔年與某鄉傭兵械鬥時所繳獲的戰利品,懸於廟內,是有意立刀揚威,以示憑團結一心,人少打人多,一樣可以獲得勝利。軼聞三:借風水廟破壞新移民的運勢。元朗區內有一廟宇,其位置在一處形肖牙鷹的山崗,俗稱牙鷹廟,鄉人立廟目的乃是不欲某村人口不斷增多,危及利益,於是建廟克制對頭的祖墓「蛇地」,取鷹啄蛇頭之意,一心要對方唔敢出頭(唔出頭即冇得發展),今該廟尚在。以建廟來窒滯對頭風水的傳聞,新界還有多個例子,不知情者只道山中建廟,似為庇佑行人,其實暗藏古人計算,可說是一種軟性村鬥伎倆。
相傳別村建廟截風水的「蛇地」。
村鬥激烈暗藏計算
軼聞四:屏山坑尾村的鄧霄羽夫婦在十八鄉葬在名穴「蝦公地」,但因村鬥激烈,對手竟出陰招,盜挖其骸骨,之後雖然賠償還骨了事,但鄉民發現所歸還的太公夫婦骸骨,骨頭過大,不像先人原來身材,認為其中有詐,但又奈何不了對方,不敢拒收不拜,只得在原墓處埋下兩牌銀牌(寫上先人名字),而在欖口後山立一無碑墓,安葬兩副骸骨,每年定下祭日,於上午先拜無碑墓,繼之中午再到衣冠塚參拜,而為了讓子孫明瞭事件經過,更在族譜和墓志銘詳記因由。
屏山鄧霄羽墓並無立碑,卻另安有石碑,記下骸骨遭竊之憾事。
軼聞五:百多年前,廈村鄉曾與沙江圍不和,沙江圍因寡不敵眾,遂向達德約求援,但因陸路遭廈村鄉眾村阻隔,馳援不易,達德約遂「動約」,組織民工在內海淺水區建一泥壆,由屏山聚星樓直通沙江圍,好以行動表明立場,阻嚇對方出手。
作者介紹
周樹佳,曾當編劇記者,如今是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民俗文化課程導師。著有《香港名穴掌故鈎沉》、《李我講古》系列、《香港民間風土記憶》系列、《香港諸神》、《鬼月.鈎沉》等二十餘書。
頂圖:水蕉老圍關帝宮是合村眾姓的祭祀中心,內藏昔年村鬥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