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枸杞,大家並不陌生。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有一次去楚州開元寺遊覽,見古井旁生長一棵年代久遠的枸杞樹,聽老和尚講述其神奇效用後,作《枸杞井》詩一首:「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詩中說的「仙人杖」是指枸杞莖。民間傳說枸杞莖是神仙的拐杖。道書中說,「千年枸杞,其根形如犬狀者,方士稱西王母杖」。白居易也有「不知靈藥根成狗,怪得時聞夜吠聲」的詩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喜歡在庭院中種植枸杞並用來裝飾和食用並宴請客人。他在《小圃枸杞》詩中記:「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大將玄吾鬢,小則餉吾客」。
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腎經。主要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在臨床中常用於肝腎不足、腰膝痠痛、頭暈目眩、乏力等症。枸杞子有補益肝腎之功,不論腎陰虛虧或者腎陽不足,皆可應用。治腎虛之症,常與巴戟天、肉蓯蓉、潼蒺藜等配伍應用。如果治療頭暈目昏等症,可與菊花、地黃、山萸肉等配伍。文獻《食療本草》中稱枸杞:「堅筋骨,除風去虛勞,補精氣」。《本草綱目》中記有:「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之藥,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本草圖解》:「補腎益精,而消渴、目昏,而腰痛膝痛,無不愈矣」。
近代科學研究發現,枸杞含蛋白質、脂肪、糖、微量元素、胡蘿蔔素、核黃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和十八種氨基酸,因而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降血脂等藥理作用。在動物實驗中也證明,枸杞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有利於糖尿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有抑制在肝細胞內沉積和促進肝細胞新生的作用,保護肝臟,還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此外,枸杞還能促進造血功能,預防貧血。下面來講二則有關枸杞的傳說故事。
北宋王懷隱在《太平聖惠方》中記載了一個傳說故事:一使者赴銀川,見一位烏髮紅顏少婦手持竹竿在追打一位八九十歲的老翁,感心中不平,前往責問少婦:「你為何要打老人?」少婦答:「他是我的曾孫。」使者大驚,忙追問究竟。原來這個曾孫不遵循祖傳養生之道,不肯服用祖傳仙藥,以致出現老態,步履不便,鬢髮斑白,故要責罰他。這位曾祖看上去面如少女,其實已有372歲了。她講的祖傳仙藥就是傳說中的枸杞。
關於枸杞,還有一段傳說故事。相傳在久遠的年代,在西北寧安地區,住着一家農戶,夫妻倆年過半百添得一子,為望兒子健壯,取名狗娃。長大後,狗娃身強力壯,成為遠近聞名的好獵手。一次狗娃從山裏打獵回家,路過杞員外家,見杞家小姐在院中繡花,愛慕之情湧上心頭,請人提親,有情人終成眷屬,生活美滿,老倆口也把杞小姐當作親閨女。但好景不長,一次杞小姐外出,被縣太爺兒子看中,非要強行強搶杞小姐回府,這時狗娃正好趕來,三下二腿把縣太爺的公子及一幫惡奴打趴地下,縣太爺兒子回家後對父大哭大鬧,非要杞小姐當老婆。後來縣太爺施之毒計,派縣衙人以抓壯丁名義,抓走狗娃,隔日,幾位惡奴上門準備強搶杞小姐,杞在父母幫助下躲避一劫。父母與杞三人商量,惡少再來,很難逃脫,趁黑夜,連夜逃跑,上山避禍。過了一個多月,二老不放心,上山尋杞小姐,經多番周折,終於找到了杞。一月不見杞,只見她毫髮無損,容顏更嬌嫩了,不禁大喜,忙問杞在山中的情況,杞說:「當天走到一片山石處,四周荒涼,只見矮小樹木叢,這些樹上結滿了紅紅的小漿果,只見許多鳥兒在吃食,想來應該無毒,因腹中飢餓,也吃起來了,感到紅漿果味甜多汁,又解渴,又解飢,於是她在樹邊溪旁,搭建一個小棚,宿居至今。二老與之同舍,再採些蘑菇,打些野味,一起生活,每天食小紅果度日。轉眼八年過去,狗娃被放回家,鄰居告他杞小姐與父母上山去了,他迫不及待上山尋找,一路上只見田園荒蕪,在山中尋找多時,終於見到了家人,但見妻子面色紅潤,二老也神采奕奕,大為驚奇,詢問之下,方知是樹上這些紅果的功勞。從此狗娃也在山上天天吃這些紅果,但不知此物叫何名。後來村裏人聞訊後,也上山爭相採食,因紅果是杞小姐發現的,她又是狗娃之妻,所以大家把這種樹果稱作「狗杞」,後來又易名為「枸杞」,並把樹上結的紅果叫作「枸杞子」。從此枸杞的叫法就傳開了,流傳至今。
經藥物研究,枸杞具有抗衰老作用,常服能耐早衰、健腦、滋補肝腎,治療肝腎陰虛頭暈、腰膝痠軟,也可養肝明目,治療肝陰血虛引起的眼目昏花、夜盲、視力下降、迎風掉淚等症。(文:吳文豹)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