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促的地震預警倒計時警報響徹校園,用書本護着頭部的學生們從教學樓魚貫而出……這是北川中學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一次校園應急疏散演練。
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老縣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新縣城震後整體異址重建。中國僑聯聯合全球華僑華人之力援建的北川中學,成為北川新縣城第一個開工的項目。
「學校建築的抗震烈度達到8級,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說,學校每周放假前都會不厭其煩地給學生進行3分鐘安全教育,「是小事,但往往問題就出在細節上。」
「傷痛也好、成功也好、幸福也好,無論發生什麼,人都要向前看。」劉亞春曾在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現場一夜白頭。他感嘆,北川青年要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最好成績,不是專業與學校的較量,而是要記住昨天的事,做好今天的事,思考明天的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北川中學學生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也有不少學生抓住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時代機遇,留在家鄉,共建更加美好的新北川。這讓劉亞春十分欣慰。
在距北川近200公里的廣元市青川縣,農戶們正嫻熟地運用「短視頻+科技+電商」的方式,在雲端為大山土特產找銷路。一家現代化養蜂場內,「85後」電商創業者王淑娟正在用割蜜刀熟練切割蜂巢蜜。這一畫面被手機記錄下來並發至網絡平台,吸引了天南海北的網友觀看。
抱着「距家人更近一點」的想法,王淑娟於2013年從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碩士畢業後,回到青川縣創辦土蜂繁育基地。搭乘電商東風,王淑娟很快把蜂蜜年銷售額做到了一千萬元人民幣以上,成為遠近知名的「新農人」。
「我回來的這十年是家鄉變化最大的十年,電商打開農產品銷路,讓青川的家庭農場、合作社生產更科學,管理更規範。」王淑娟說,目前藉助人工智能、物聯網,已將蜂場的傳統蜂箱改造為數字蜂箱。在她的規劃中,未來消費者可以一邊品嘗蜂巢蜜,一邊用手機查看蜂場狀態,親眼感受汶川震區的「甜蜜變化」。
同樣感受到家園美好之變的,還有家住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的地震遺址講解員沈文娟。這十年來,隨着都汶高速、汶馬高速相繼通車,汶川縣旅遊產業實現長足發展,綠色生態康養遊、愛國主義研學遊、藏羌文化體驗遊、鮮果採摘農旅遊等旅遊新業態給汶川注入了新活力。全域旅遊大潮下,沈文娟工作之餘在映秀鎮東莞大道新開了一家「大樹」燒烤店,旅遊旺季生意興隆。
映秀鎮地處汶川特大地震震中。重建時,映秀鎮保留了漩口中學等地震遺址,並修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在漩口中學廢墟前,沈文娟為遊客講述映秀受災、救災和重建的故事已有十年之久。每當講解結束時,她還會帶遊客去遺址旁的岷江邊走一走,欣賞沿江而建的民居,看看映秀人如今的生活。
「這裏的人們把關於那場地震的記憶埋在心底,走向新生。」沈文娟說,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到映秀,大家不僅為了緬懷這片土地沉重的過去,更是從歷史中尋找面對未來、絕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動力」。
頂圖:5月7日,航拍四川汶川縣映秀鎮新貌。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