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發布會,介紹近期該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工作成效,並解讀今年4月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記者從會上獲悉,江蘇將探索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到2025年,累計建成生態島試驗區5個以上。
5月8日,鎮江豚類保護區內拍攝到的江豚。(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提供)
保護多樣性 增強生態供給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為持續提升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十四五」期間江蘇將開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選擇3至5個地方進行先行試點,實現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和穩定性逐步提升,使物種棲息生境得到有效恢復,生物遷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態通道基本建立,重點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全面保護,生態供給能力全面增強。他表示,這是江蘇在生態修復工作中做出的一項突破,鼓勵地方基於生態系統完整性,以越過行政區域的限制,極大程度保障自然地理單元的系統性和連通性,進一步放大生態效益。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李旭文介紹,經過統計,目前江蘇全省的物種數已經更新到了6903種,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1999種,陸生脊椎動物449種,水生生物2537種,昆蟲1918種。對比去年,一共增長了857種,其中增長的近60%的物種為水生生物。另外在調查中,也記錄到了松葉蕨這樣在江蘇極為少見的孑遺植物小種群,並且生長態勢良好,種群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具有極高的研究與保護價值。
朱德明介紹,目前,江蘇全省已有44個縣(市、區)完成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30個縣(市、區)正在開展。計劃2022年底,未調查的區域必須全面啟動調查工作。2023年,要全面完成江蘇省全域內生物多樣性本底狀況的摸查,全面更新全省生物多樣性本底情況。
構建「1+8+N」保護工作體系
據介紹,在國家意見的基礎上,江蘇省今年4月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構建形成「1+8+N」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體系。
「1」是制定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目標。《實施意見》全面落實國家2025年目標要求。其中,達到國家目標要求的為:林木覆蓋率達到24.1%,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高於國家目標要求的為: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超過90%,完成全省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設江蘇特色目標: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高於國務院批准規模,全省生態質量指數力爭超過50,變化幅度力爭達到「一般變好」。
「8」是明確8個重點工作任務方向。具體包括: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評估體系、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開發利用機制、嚴格執法檢查和監督評估、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
「N」是提出若干具體的方案或措施。主要包含「一部法規」,即加快推動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研究制定,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一項調查」,即實現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全覆蓋,明晰全省多樣性組成現狀與分布特徵;「一張網絡,」即構建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滿足國家考核、省級監管等多項任務需求;「一份清單」,即強化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運用,加強對破壞生物多樣性保護行為的監管;「一套名錄」,即發布江蘇省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江蘇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指示物種清單,指導物種分級管理與精準監管;「一項督察」,即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納入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等,嚴肅查處危害生物多樣性行為;「一篇規劃」,即修訂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指導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一套制度」,即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探索地區生產總值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雙評價、雙考核機制,落實生態保護權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組支撐」,即夯實生物多樣性開發利用、生物安全等管理支撐,強化基礎科學、應用技術等科技支撐,創新發展生態島試驗區、生態安全緩衝區等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支撐;「一個激勵」,即促進資金渠道向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生態安全緩衝區、生態島試驗區等重大生態工程傾斜。
初步構建省級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
今年2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觀測能力(一期)建設方案》(蘇環辦〔2022〕39號),提出要按照「一橫兩縱+」的分布格局(「一橫」為沿長江區域,「兩縱」為沿大運河、沿海區域,「+」為低山丘陵區域),在省內建設20個生物多樣性觀測站點,初步構建省級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
去年底,我國首個針對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出台的專項實施方案——《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印發。江蘇省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處副主任王召根介紹,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導下,隨着「十年禁漁」工作的啟動,和長江保護法的實施,江蘇省通過取締散亂髒差港口碼頭、排污整治、修復岸線生態、科學增殖放流等一系列的生態保護修復舉措,使得長江江蘇段整體呈現出水生態健康狀況不斷向好,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提升,水生物種種群逐步恢復的趨勢,改善了長江江豚的棲息環境。
他介紹,現在江蘇省內,不僅是南京新生洲-長江大橋水域和鎮江征潤洲-落成洲水域這兩個長江江豚集中分布區常被報道有江豚目擊紀錄,泰州-南通水域等前些年的分布空白區也持續觀測到了長江江豚。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其中有一個觀測點落就在鎮江的豚類保護區,目前站點已經開始基礎建設工作,相信通過長期、持續的觀測,能夠更為清晰地掌握長江江豚和他們的棲息繁育場所的變化趨勢,為制定相關保護政策提供數據依據。(記者 杜林 宋璟)
頂圖:5月17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