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和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聯合主辦、IMI宏觀經濟研究室承辦的「大金融思想沙龍」(總第183期)線上研討會19日晚間舉行。
熊園:若政策執行好 下半年經濟有望實現較好反轉
IMI研究員、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作題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穩匯率的均衡》的主題報告,他認為,目前經濟壓力很大,疫情影響只是原因之一,需求不足、信心不足才是更關鍵的原因。
在熊園看來,中國要實現四個穩「穩經濟、穩就業、穩物價、穩匯率」,第一要務是需要穩信心,信心比黃金重要。第二就是要想方設法穩增長,已有的政策要盡快落地,強化執行力,抓好落實。「如果做一個中性假設,這一輪我們的疫情能夠在6月前後相對比較好的控制住,現在像深圳為代表的通過常態化核酸恢復到往年的八九成,如果全國鋪開,下半年(之前出台的)所有的政策如果能夠執行好,又有新政策加碼,其實有希望經濟在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砸一個大底之後,下半年能夠實現一個比較好的反轉」。
熊園分析,美國的通脹名義拐點已經到了,但實際通脹拐點還沒有到來,預計將在6月10日左右公布的5月份的CPI應該在8%以上,6月份可能在7.5%上下。美國經濟明後年很有可能衰退,今年內可能也會持續往下掉,但目前美國這一輪經濟總體上是有韌性的,美國經濟目前更加接近脹而不滯,通脹是美國的核心矛盾。中國則相反,通脹不是核心矛盾,經濟下行才是是核心矛盾。所以美國的加息縮表更大意義上是壓通脹,中國的降息降準更多是防衰退。
管濤:下一步要保持匯率政策的靈活性非常關鍵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出席論壇時表示,最近人民幣匯率變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內外部一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對2020年6月以來這一波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市場力量糾偏。沒有隻漲不跌,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貨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匯率靈活才能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下一步要保持匯率政策的靈活性非常關鍵。匯率靈活才有助於發揮匯率波動吸收內外部衝擊的減震器作用。
今年4月底以來人民幣出現一波快速回調。到現在為止,從三月初的6.3元附近,一路下跌到了6.8元附近,短短兩個半月時間調整了6-7%,調整速度很快。管濤介紹,在4月底這一波人民幣急跌行情中,市場對外匯形勢有很多猜測,一方面擔心人民幣貶值有可能會導致外匯供不應求,另外一種擔心是在人民幣貶值過程中,市場出現恐慌性購匯,還有一種擔心人民幣貶值過程中加速資本外流。但實際數據顯示,這三個問題都不是應該值得人們擔心的事情。在匯率調整過程中,市場沒有發生恐慌,供求關係也沒有出現惡化。
「在中美利差倒掛的情況下,對於市場主體來講一定是在6.3元水平附近,購匯的動機要遠強於在6.8元水平附近。可以想像,如果我們還挺在6.3元,現在市場購匯壓力一定比我們看到的要大得多。而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講,匯率漲跌是天然的,必然在大部分市場投資都要承擔匯率波動的風險,但他們會用相關的金融工具來對沖風險。對外國投資者來講,他們最大的擔心是不可交易的風險。恰恰匯率僵化有可能意味着你會或遲或晚地將求助於一些行政干預的手段,這是外資反而非常擔心的。匯率靈活意味着可以減輕對行政手段的依賴。」管濤說。
在央行最新發布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調整,以我為主的同時兼顧內外均衡。管濤認為,所謂要兼顧內外均衡,以我為主,一方面可以善意忽視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不考慮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下一步可能會關注三個方面的風險。一是匯率的下跌可能對物價的影響,會不會加大輸入型通脹壓力,進一步推高國內通脹。二是匯率波動從國家整體來講,現在韌性已經大大增強,因為民間對外淨負債減少,市場對於匯率波動的適應性增強,這種情況下國家整體沒有風險,但匯率波動一定對個體還是存在相關風險,會不會由於匯率的下跌引發一些機構的個體償債風險值得關注。三是如果匯率過快調整,要注意會不會引起市場預期的發散,引發市場恐慌,去擠兌外匯,這是要關注的。
「但是,前述關注並不意味着貨幣政策把匯率水平作為目標,而是意味着貨幣政策更多是針對由於匯率變化帶來的物價穩定,金融穩定的影響,對這些做出反應,這也是成熟市場通常的做法,對匯率波動包括其他資產價格變化是善意忽視,但如果這些資產價格包括匯率的波動對物價穩定、對金融穩定產生影響,在貨幣政策上才要做出響應。但它的本意並不是針對具體的匯率水平。」管濤強調。(記者 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