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早前有學者建議豁免60歲以下成年人進入指定處所使用「疫苗通行證」,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20日)在報章撰文強調,「疫苗通行證」仍屬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並有助市民和社會各界的社交經濟活動復常。她指,在制定防疫措施時,不能只着眼於對個人益處及風險的平衡,必須顧及公眾利益及政策效果。
陳肇始表示,政府制訂防疫措施時不能只着眼個人益處及風險的平衡」,更要考慮為整體社會構建強而有力的防疫屏障,以保護較高風險人群,特別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防止公共醫療系統因疫情反彈出現大量重症而不勝負荷,以及爭取空間讓市民大眾及社會各界的社交及經濟活動可以復常。而「疫苗通行證」作為增加接種誘因的措施,在合理情況下要求進入個別處所的市民接種疫苗,讓社會能繼續安全正常運行,實屬必要一環。
陳肇始指,個別人士可能認為打針效益較低,以致誘因不大,這是典型個人考慮與公眾利益的矛盾。在個人接種效益大於風險前提下,政府以提高防疫屏障為目標屬是合理做法,12至59歲成年人兩針接種率達95%,正是第二階段「疫苗通行證」發揮效用。她說,如政府純粹以不同群組效益考慮實施疫苗通,不難想像個別人會持觀望態度,結果接種率很大可能仍低迷。
陳肇始又指,年滿12歲者第三針接種率僅約五成,在疫情稍緩和時絕不能鬆懈,必須與時間競賽鞏固防疫屏障,現階段將個別疫苗效益並非最高的群組豁免疫苗通,有違措施原意,亦對已打針者不公。她認為,有醫學界人士此時稱個別年齡群組可自由選擇打第三針,或標籤疫苗通為「脅迫性」政策,恐怕只會減低接種意欲,重新引起市民疫苗猶豫,「實非合適」。她呼籲合資格接種第三針者盡早接種。
她重申,接種疫苗有五大效益,包括安全有效防禦新冠病毒的方法、預防重症和死亡高度有效、有助應對不同的新冠變異病毒株、護己也能護人,以及可以提升可能隨時間減少的保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