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專題】國家藝術基金系列—— 林天行:打造國際藝術交流中心 基本教育不可或缺

【專題】國家藝術基金系列—— 林天行:打造國際藝術交流中心 基本教育不可或缺

責任編輯:副刊 2022-05-20 19:06:47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香港時常被人標籤為「文化沙漠」,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及支持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沙漠有機會變成綠洲。對於中央政府對香港未來文化藝術發展有更高的期待,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香港美協主席、當代藝術家林天行認為香港有足夠潛力成為國際藝術交流中心,他建議藝術界抓緊國家藝術基金開放予香港的機遇,並呼籲當局加強學界的藝術教育,只要方向正確,將可望共同引領香港攀上文藝新高峰。 

林天行從藝多年,他的作品獲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禮賓府等收藏。

 國家將大力扶持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從「國家藝術基金」去年起面向港澳特區開放申報可見一斑。林天行作為唯一一位港澳特區美術類項目的評審專家,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介紹此為國家最高級別的藝術基金:「『國家藝術基金』在內地成立已數年,去年首次落地香港,惟可能仍有不少藝術家或團體未太了解。內地的大專院校、畫苑、個人藝術家等申請者,均非常重視申報及能否入圍。皆因除提供資金上的支援外,藝術基金也代表一種榮譽,代表藝術水平和實力得到認同。」

林天行(左一)長期擔任香港美協主席一職,並出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並為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委員,責任在肩,對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另一番見解。

 基金為港藝術界注入新力量

 國家藝術基金公布入圍名單,經專家評審,共評選出立項資助項目628項,其中向港澳特區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工作者立項資助18項,香港佔當中9項,包括舞台劇、小型劇目、美術創作、藝術人才培訓項目等,基金促進本地藝術的發展,更助力團體申請在內地和境外的演出和交流機會。評審專家林天行認為一旦成為入圍項目,不單能憑此走進大灣區,乃至融入全國,甚至成為面向國際的途徑。因此,他在評審入選項目時共有4點準則:「首先要傳統元素,項目能體現傳統基礎。第二點要有創意思想,不能照搬傳統既有的,要與他人有所不同,能表達出獨特的想法。第三點是項目要讓普羅大眾都能受惠,基金的意義並不是只有入圍者受益,更要抱着感染他人的目的,因此我會詳盡查閱參與者提交的項目大綱。最後一點是內容健康向上、積極的,能令觀者看完後感受到力量,這很是重要。」

林天行(前排右三)表示,疫情前美協有香港與內地、或外國的展覽交流活動,圖為中東九國藝術家到美協交流。

 藝術創作要有穩固的筆墨根基

 香港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特色,在這裏能欣賞到傳統的中國藝術文化精髓,又能看到前衛的西方藝術,甚至糅合中西精髓的當代藝術作品。林天行5歲習書法、14歲習畫,從小就有書法及國畫底蘊,他格外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書法,並認為書法流傳至今幾千年歷史,是國畫家的必修課,即使創作西方繪畫的中國藝術家,也應有一定的書法修養。在是次評選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數項有關書法的項目,如其中一個香港入圍項目、集古齋的「西泠學堂書畫篆藝術人才培養」。林天行解釋:「清朝時期西泠印社於杭州成立,社長均是歷代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甚至是國學大師,在世界文藝界名聲遠揚,在日本、東南亞一帶都有影響。現在於香港與集古齋合作,近兩三年聘請來自不同地方的導師,在香港以學院式教學,開辦國畫、書法或篆刻班,約兩三年時間培養逾千名學員,既有創意又讓市民身心受益。由於香港沒有正式的美術學院,所以個人認為一定要支持並推動這個項目。」林天行坦言傳統書畫正是香港藝術家的弱項,穩固的筆墨根基是本地藝術家要向內地藝術家借鏡的地方。

林天行認為香港藝術家要保留多元、國際性及自由的表達方式等特點,這些也是香港藝術的特色之處。

1041652095132_.pic.jpg

2019年林天行帶領百名香港美協畫家,到大灣區的珠海舉辦美術展「藝術共融」。

 政府對文藝政策支持不足

 想要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政府對於硬件設施的支持、文藝人才的培養尤其重要。自身就是藝術家、1984年移居香港後活躍於香港畫壇的林天行不諱言,政府1997年後對文化藝術的支持並不足夠。「例如展覽場地不足,自回歸後就沒有建設新的展覽場館供本地藝術家租用,中央圖書館、文化中心、上環文娛中心及香港大會堂,並且多數為多用途展覽館,並非專業場地,足以證明政府並不重視場地問題。即使是私人的、可租用的展覽場地也不多。其實每一區內幾乎都有大型商場,政府可提倡大企業在不同區域的商場內設置展覽場地,讓藝術走進社區,一家大小逛商場的同時可觀賞藝術品,巧妙地將藝術融入生活。」

 林天行同時提出政府對美術教育不夠重視的問題:「小學美術(視覺藝術)老師大多兼教其他科目,部分學校老師本身的書法技巧也未學好,又如何能教導學生?小朋友越年幼,美術師資應該要越好,美感需自小培養。到了中學,美術已不是每個中學生的必修課程。藝術應該是教育科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也能培育創造能力。」正是政府不重視藝術教育,越來越少人修讀,不但出現師資問題,也影響了香港未來的藝術發展。長遠來說,培養藝術人才,才為年輕一代藝術家提供出路。

林天行格外關注美術教育,於去年演講過關於美育的講座,並有二百多中小學幼兒校長教師參與。

 國際藝術交流中心需時間孵化

 問到香港在文藝和藝術發展方面有哪些優勢,有助這個城市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林天行認為香港是一個國際都會,不少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也具備國際化、多元化與包容等特點,這是與內地藝術家不同的特色之處,而他自己的藝術風格同樣是中西合璧。他指出:「無可否定,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許多人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實只是被金融業『搶了風頭』,大家更願意向『錢』看。過去百多年來,不乏文學家、詩人、藝術家曾在香港生活、工作過,聚集不少大師級人物,包括魯迅等文化人。」香港其實擁有上百年的文化底蘊,只要大眾將目光稍為從「商」轉向「藝」,這城的藝術發展將可望攀上新的高度。

 林天行曾在北京、香港、紐約、柏林、米蘭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藝術足跡遍布中外,他不否認現時香港文化藝術發展與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相比仍有一段距離,但他認為假以時日,香港仍然有望迎頭趕上。「香港藝術市場越來越好,近幾年越來越多國際性大型藝術活動在香港舉辦。藝術文化發展並非三數年時間就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時間浸淫與累積。」林天行相信在中央政策的扶持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加上港府、從事藝術的團體和個人的努力,香港定有機會在未來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另一個世界藝術交易中心。 (記者:Janice 圖:受訪者提供)

林天行曾於米蘭舉辦個人畫展。

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林天行認為離不開國家、香港政府及藝術家的努力。



責任編輯:副刊 【專題】國家藝術基金系列—— 林天行:打造國際藝術交流中心 基本教育不可或缺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