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億平方公里的海底,珊瑚礁分布區域狹小,僅佔海底總面積的0.2%,卻承載著約25%海洋生物的棲息地,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具有7000多年的發育歷史的潿洲島珊瑚礁,是廣西沿海唯一的珊瑚礁群,也是廣西近海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組織開展廣西潿洲島珊瑚礁生態修複方案及技術示範。廣西海洋研究院聯合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首次開展了廣西潿洲島海域珊瑚礁室內人工培育及無性擴繁技術的研究,為野外珊瑚大規模的人工移植提供相應的技術及資源儲備,積極推動退化珊瑚礁生態系統人工修復的應用示範。2017年3月,基於項目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廣西海洋研究院技術團隊設計的珊瑚礁水下固定裝置及珊瑚礁修復系統均於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19年4月,廣西海洋研究院技術團隊歷經三年時間,在潿洲島海域完整記錄了珊瑚從排卵、受精、細胞期、胚胎期、幼蟲期的有性繁殖過程,並首次成功完成珊瑚礁幼體的自然附著和人工繁育。標誌着廣西首例室內人工有性繁育的珊瑚「寶寶」成功誕生,為下一步全區珊瑚礁種群資源恢復、島礁生態系統重建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近年最新監測評估結果顯示,潿洲島造礁石珊瑚分布面積超過2000公頃,珊瑚種類增至62種。(李麗芳 楊曉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