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醫藥應在港醫療體系全面普及

中醫藥應在港醫療體系全面普及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2-05-27 08:11:0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林蓓茵博士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

BOB_8942.jpg

 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中,中成藥在抗疫治療及康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分擔了香港醫療系統的壓力,後續怎樣鞏固今次的成果,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及應用,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課題。

 應檢視及規劃香港現有的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善用本港中醫藥人力資源,更好地發揮中醫中藥的作用,以紓緩香港醫護人手短缺的情況,為市民提供適切的醫療服務,如將中醫全面納入公營醫療體系,讓市民能夠全面享用公營中醫住院及門診治療;同時,私人執業的中醫師可通過公私營協作的方式為市民提供社區基層醫療服務,當中更應以長者及長期病患作為優先服務對象。

 此外,為了更有效地監管及提升香港中醫藥服務,特區政府應統一現有中醫藥監管及發展架構,設立專門的中醫藥機構,統管中醫藥發展與規管工作,也要檢討《中醫藥條例》,有關條例對中醫藥規管發揮了重要作用。

 期待該條例能夠適時更改不合時宜的規定,如在中西醫協作方面,應賦權中醫師與其他醫療專業相互轉介、並賦權中醫師轉介病人接受診斷成像檢測(如X光)及化驗檢查。希望香港盡快制訂中醫師註冊制度,進一步擴大中醫藥在香港的普及和應用,配合國家的中醫藥發展規劃。

 侯平

 國際藥膳食療學會會長

BOB_8965.jpg

 我就推動中醫藥在香港的全面普及和應用提出幾點建議。第一,希望在香港政府在公共醫療架構內增設臨床中醫,降低傳染病來襲時對市民的影響。第二,除了現有的中醫藥相關組織架構,希望香港盡快設立中醫藥管理局,更好地推動中醫藥在香港的全面普及和應用。

 第五波疫情嚴重的那段時期,中央政府特別派出中醫工作組支援香港,通過多方努力幫助香港戰勝第五波疫情。其實早在疫情初期,香港中醫界就不斷向政府呼籲,要求用中醫藥防治新冠,但都未得到正面回應。直到死亡和確診人數驟增之時,中成藥如連花清瘟等在市面的運用才逐漸推廣開來。

 事實證明中藥對新冠的防治有效,初期未能讓香港中醫治療新冠病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醫在香港一直沒有落實好法定和專業的地位,無法獨立自主地發揮所長。國家對中醫藥在新時代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中醫需要在香港獲得自主法定地位,才能更好地與西醫結合,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新冠成效明顯,也是幫助中醫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

 黃鎮雄

 神農傳統(香港商標)有限公司創辦人

BOB_8972.jpg

 中醫藥在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中,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中草藥是沿於大自然,神農傳統草藥的制定是根據五行,五行也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中醫藥是古人留傳給後人的精華,所以需要珍惜前人的瑰寶,多運用中醫界的人才及有效的良方,對抗病毒,減輕表徵。

 在此十分感謝香港商報舉辦香港中醫藥發展應用研討會,令我和多方的專家及中醫界的專才作研討及交流,希望在未來能開放多方面的中醫草藥平台,服務更多的市民,令患病人士可以得到好的治療,同時可以促進交流及推廣中醫草藥,令中醫草藥在各方面得到認可,並獲得政府資助。

 傅振輝

 香港加拿大楓葉龍多元文化協會會長

BOB_8989.jpg

 本會陳柏齡主席已經72歲,仍然非常關注中醫中草藥產業發展,香港主板上市的培力農本方(1498)以及維特健靈,都是陳氏家族成員控股的。

 疫情期間,本會支持抗疫行動,舉辦多次街坊贈送防控工作活動,如派口罩、測試劑盒、中草藥淨化卡、康風清新機及增強人體免疫抵抗病毒口服液等,予有需要人士。另外,洪子晴慈善基金會為支持香港全民抗疫,捐贈了5000瓶AVL-19口服液物資,經本會委員義工派送給各老人院、前線工作人員等。

 本人關注中西醫生物技術合作,我女兒是多倫多中西骨科醫生,行醫數年,也有中醫針灸牌照。當企業或個人提供醫保服務,醫保基本接受中醫針灸費用,中醫中草藥技術在21世紀全球會發揚光大的。

 麥富添

 中華文化健康慈善基金會理事

BOB_9010.jpg

 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在安老院舍爆發時,我們安排了數千個由北京製造、純中藥成分的胸前掛式中藥包卡,送給安老院舍掛包卡能有效殺滅新型冠狀病毒等。

 據悉,在剛剛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上,很多義工及有關單位都有掛上這種掛包,以保障自身免受病毒感染。據製造商表示,這些藥卡可以在1米範圍以內令病毒病失去活性和傳染性,而且每個包卡可以有效地運作1個月之久。

 本基金會極度期盼,中醫藥不止在社區裏獲民眾支持,盡量利用作治病用途,更希望香港整個醫療系統摒棄以往根深蒂固的概念,以為只有西醫才可以在官方醫療系統裏治病的舊有概念。希望這種不正確的思維盡快改正過來,讓中醫藥普及,令整個香港的醫療系統及醫院上運用。讓數千年的中醫藥文化,惠及每一個中國人群體及所有不同種族的群體,才是人類的福祉,才不會浪費及糟蹋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高明醫術。

 陳鏡華

 中國針灸手力治療學院院長

BOB_9006.jpg

 首先感謝商報今次所舉辦的中醫藥發展應用研討會。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被後世尊稱為「醫聖」,撰寫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被歷代醫家尊為醫門之聖書。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新冠肺炎推薦治療方「清肺排毒湯」,即來自張仲景的經方組合。此方目前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率90%,在後世依然抗疫建功,護佑國人,庇蔭子孫。

 增強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是抗疫的重要一環。我想與大家分享防疫抗疫養生與保健的重要性,因為養生是獲得人生健康的最佳途徑。養生就是養護保養生命,以達長壽。即有目的地通過各種手段護養人體生命的行為,根據人體生命過程的活動規律所進行的物質與精神的身心護養活動。

 養生既包括生理層面的養生,注重身體機能的維護和康復;也包括心理層面的養生,腔調內在精神的平衡和祥和。按照層次劃分,包括生理層面的養生,例如養顏、養體、養老;心理層面的養生例如養心、養性、養神。

 古人云:善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養生不是簡單的體育鍛煉、也不是吃一頓營養餐、打一套太極拳、八段錦。養生是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節慾、服氣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實現人類健康、長壽的目的。

 在通俗些就是說要我們通過各種方法來養護你的生命力,我們生活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生命力同時承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之下,所以通過養生可以養護好你的生命力,來達到延年益壽,永保健康的狀態,能夠更好的工作,學習和享受美好的生活。

 總括而言,恢復身體健康的七大要素是:提高免疫力;排出毒素;改善體質;打通微循環;調節內分泌;營養均衡;良好的生活習慣。

 萬大敏

 敏捷貿易(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BOB_9024.jpg

 大家好!本人出生成長在一家中醫世族家庭,從小就培養了熱愛中醫中藥的傳統並從事中醫中藥工作的決心。

 我公司成立之初就是希望結合藥食同源和大健康的發展趨勢,研發和生產健康食品,將中醫文化推廣至世界的同時也能向世界輸出香港品牌、香港文化和香港精神。在這基礎上我們推出了極具地方特色和物廉價美的芝麻餅「港餅」。我想向所有關心香港、援助香港的人說一聲「感謝」!尤其是內地援港醫護:您們辛苦了!在您們剛來香港的時候,我就準備了港餅送給大家,為此我還特意為這批港餅做了感恩包裝。

 想到2019年7月我註冊公司後不久就遇到修例風波,之後又爆發新冠疫情。在2021年12月香港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我開始運營公司,不料第五波疫情撲面而來,這半年無論多麼艱難,我都沒有放棄,我想這一切都是對港餅的考驗吧。為了香港的明天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羅鈞

 中華愛心基金會副會長

BOB_9034.jpg

 今年以來第五波疫情襲擊香港,在中央的大力支援下,香港各界推動了中醫藥史上首次全方位參與抗疫,有效填補醫療系統空缺,香港吹響了中醫藥抗疫的集結號。我也想藉今天這個機會向港府建言獻策。

 1.重啟中藥港:打造中醫中藥研發、品牌、知識產權、法律糾紛仲裁、融資投資、金融服務、產品推廣、中醫藥世界論壇等。

 2.配合、聯合、參與祖國相關機構及生物科技企業,推動中藥的基因圖譜編製。這是一個中醫藥界的基礎科技系統工程。是按本草綱目所載的中藥,並以此為基礎直至現代的中藥,一件件一個個落實。形成中國的品牌及標準,向全世界提供。我們已經有過開展合作的接觸,可以與業界分享、轉介,促成此事。

 3.向香港推介全球頂級的中藥的萃取技術、工藝、設備、管理及人才。

 徐衛新

 國際藥膳食療學會顧問

BOB_9041.jpg

 我想就如何推動中醫藥在香港全面普及應用,提出一點想法拋磚引玉。首先,本會在醫療保險的政策上需要做一個很大的調整。現在醫療保險基本上以西醫治療為主,中醫所享受的保險額度非常之低。以我個人為例,每年可以享受的西醫治療費用有幾十萬元額度,但中醫費用全年報銷額只有1000元。

 這樣的醫療保險政策顯然對中醫發展非常不利而且也不公平。中醫的平均治療費用遠低於西醫,如果把中醫納入商業醫保,不僅不會增加總體的醫療開支,而且可以降低平均的醫療費用。所以我建議政府可以慎重考慮,從政策層面大大鼓勵商業醫療保險覆蓋中醫治療費用。

 我也想談一下如何增強中醫的話語權。普通人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認為醫療設備和檢測技術先進,就等於理論先進。檢測手段上,西醫有很多技術手段,但是它在治療的理念上一點都不比中醫更全面和系統化。舉個簡單的例子。西醫治療頭痛不少時候只是簡單的開出止痛片,但是中醫治療頭痛首先要辨證,根據頭痛位置判斷是胃經、膽經、膀胱經,還根據頭痛特點判斷虛實寒熱。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今媒體的多樣性,在各個渠道對普通人群進行科普宣傳。

 全港首間中醫醫院預計於2025年落成啟用。不過,我認為港府應該新建一所有綜合學科的中醫醫院,中醫學生沒有實習的機會,知識不能轉化為實際的治療能力,醫術就變成紙上談兵。沒有高水平的中醫執業者,中醫就很難以療效服眾,更不用說長遠的推廣和發展。

 中藥材質量直接影響療效,想發揚中醫藥的優勢,控制中藥的藥材質量是當務之急,港府應該鼓勵藥農做最好的藥材,並建立嚴格的檢測機構。

 最後一點,如何弘揚中醫藥文化,推進中醫藥的國際化。中醫藥以藥品的形式到美國市場至少要有10年的反覆論證和政府審批,最後還不一定成功。其中雖有安全性考量,但更重要的是商業利益競爭。

 把中成藥以食品增補劑的形式推向美國市場的壞處是中成藥和維生素等食品增補劑擺在市場上,未經專業中醫評估就被消費者依據自己判斷使用,勢必增加很多風險,使用不當會造成對中藥的污名化。

 中醫藥應該以光明正大的藥品形式進入歐美市場,就像美國輝瑞藥廠研發的所謂新冠特效藥Paxlovid在中國沒有經過任何檢測,只是獲中國政府以特批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如果能把關好中醫藥質量,在中國市場上有非常顯著和確定的療效,以及有足夠數量的使用人群,相信總有一天,中醫藥能以特批形式進入歐美市場。

責任編輯:羅維維 中醫藥應在港醫療體系全面普及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