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老城區的華人街上,有一所專門傳授中國武術的學校。無論男女老少,每天都會有許多古巴人到這裏學習中國功夫與健身氣功。那麼,中國武術是如何在古巴成為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為什麼古巴人會如此喜歡中國功夫呢?
今年正值首批華人抵達古巴175周年,古巴駐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介紹了古巴武術學校創立始末,回顧了多年來古巴華人社區的形成與發展,講述了華人文化為古巴社會多元性带來的積極影響。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哈瓦那華人街有一所古巴武術學校,有許多古巴人在學校里學習中國功夫。武術為什麼會在古巴受到大眾歡迎?
佩雷拉:古巴華人社區的重要遺產之一是1995年由古巴華裔武術大师李榮富(Roberto Vargas Lee)在哈瓦那華人街中心建立的古巴武術學校。他曾在北京體育大學留學(學習武術和漢語),回古巴後在哈瓦那開設相關課程,教授健身氣功養生。這所學校在當時的空手道和武術聯合會的監管下成立,定期舉辦各種比賽和活動。學校成員參加過多場國際性武術賽事,包括在中國舉辦的武術節和錦標賽。起初,在校生佔比最高的是兒童和青年人,但有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和老年人加入。目前,學校在古巴各地,包括哈瓦那和青年島特區有大約15000名學員。
武術在古巴大範圍流行得益於功夫類電影的廣泛傳播,特別是李小龍和成龍主演的電影,讓越來越多的古巴人對親身體驗這種實戰體系運動產生興趣。成龍本人也是一位深受古巴民眾喜愛和欽佩的演員。
成龍近日在到訪古巴駐華大使館時表達了對古巴及其歷史和文化的欽佩,並表示希望盡快訪問古巴,開展各種交流項目以加強與古巴的文化聯繫,這無疑將助推武術在古巴民眾中的普及。
中新社記者:古巴華人社區是如何融入古巴社會中的?古巴華人群體又是如何與古巴各族裔進行文化融合的呢?
佩雷拉:古中關係有175年的堅實歷史基礎。1847年,第一批206名中國勞工經過140天的長途跋涉後抵達古巴。在當時的殖民時期,他們取代了非洲奴隸勞工,在蔗糖、咖啡和煙草種植園勞作。據估算,在1847年至1883年間,約有15萬名中國勞工先後在島上定居。
此外,還有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受到當時美國排華運動影響的華人,當年美國的這場排華運動曾被古巴著名詩人、民族英雄何塞·馬蒂所譴責。
這些華人最終定居在此,憑藉他們獨立、進取和勤勞的特質,為島上華人社區的初期發展,尤其是哈瓦那華人街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這時期還有一種經濟移民的現象。這類華人移民均為生活貧困的男性,在完成到古巴工作的八年契約後,絕大多數仍和他們來時一樣貧窮,很少有人能實現带著錢回到遙遠家鄉的夢想,祗能留在當地。他們中有些成為農民,另一些則定居在城市。20世紀初期的几十年里,這類中國移民數量顯著增長,並分散至古巴各地。他們從社會和文化方面實現了融入,並與非洲人和西班牙人一同影響了古巴的民族性。他們與古巴女性結婚,融入當地民俗和血統,對古巴文化的多樣性有特殊貢獻。
中新社記者:華人文化為古巴的多元化带來哪些積極影響?
佩雷拉:縱觀歷史,華人社區對豐富多樣且多元的古巴文化產生積極影響。華人文化影響了古巴的語言、美食、工作和生活方式。華人融入古巴社會並獲得認同,使兩種文化緊密聯繫,甚至實現了宗教的融合。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文化間的緊密聯繫在許多杰出中國後裔的貢獻中得到體現。例如著名畫家林飛龍(Wifredo Lam)和鄺秋雲(Flora Fong),著名華裔將軍蔡國強(Armando Choy)、崔廣昌(Gustavo Chui)和邵正和(Moises Sio Wong)。
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華人協會在保護包括烹飪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舞獅出現在哈瓦那狂歡節的慶祝活動上;手鼓與其他樂器一起用於Danzon(單頌)、Son(頌)和倫巴音樂的合奏;嗩在古巴東部的康加音樂的器樂合奏中被廣泛使用。
在紀念華人抵達古巴100周年時,古巴著名文化雜誌《Carteles》曾在其文章中肯定華人社區的模範性和華人吃苦耐勞的特質。文章表示,他們與我們的國家緊密相連,華人社區的創始人中有古巴獨立戰爭中勇敢的戰士,他們就如同古巴文化和民族性的重要里程碑。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在掃盲運動中使用的中國筆記本、鉛筆和燈籠;往來古巴的學生交流;中國著名作曲家的歌曲《美麗的哈瓦那》;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持續出口到中國的古巴蔗糖;一位中國大使用中國書法書寫的何塞·馬蒂名言;從老一輩領導人到如今兩國最高領導人對這段特殊的歷史友誼給予的高度關注和重視,這些都構成了緊密相連的不同象徵。(作者 蘇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