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從挖泥船上走向「一帶一路」:「海軍精神」在水發建設薪火相傳

從挖泥船上走向「一帶一路」:「海軍精神」在水發建設薪火相傳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2-06-07 17:12:48 來源:香港商報網
    65年前,他們在破舊的挖泥船上艱苦創業;65年後,他們滿懷堅韌與自信,把疏浚業務推向「一帶一路」市場。有一種力量,歷經歲月從未改變!
 
    水發建設集團,一家由海軍前身組建而成的企業。在這個山東老牌國企的紅色血液中,始終充滿着鐵軍力量。
 
    近日,記者走近水建鐵軍老中青三代,在強烈感受到他們為事業發展接力耕耘的同時,也深刻體會著他們用奉獻與拼搏書寫的初心故事。
 
 
    精神不老,傳承有我
 
    1957年3月,「山東省水利廳工程局機械隊疏浚隊」正式成立。當年8月,16名海軍複員軍人加入疏浚隊,擔負圍堰修築、石料運輸及開挖裝料碼頭、疏浚航道等任務。
 
    翻閱水建集團大事記,一張早期集團員工在挖泥船上的老照片,訴說著當年疏浚工程處在望虞河施工時戰天鬥地的動人場景。
 
    談到江蘇常熟望虞河治理,不能不說當年的人和事。
 
 
    75歲的昃向利,作為老一輩水建人,長期從事水利事業,望虞河工程是他帶領水建人迎難而上的成功之作。
 
    濁浪滔天,泥沙翻湧。談起當年望虞河施工時在挖泥船上工作的場景,他仍然記憶猶新:「以前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條件,所有的船員不論男女,吃住都在一條船上。夏天40度的高溫,河道像蒸籠一樣,船板燙得站都站不住,晚上洗臉的時候,滋滋啦啦地響,甚至能撕下來一層皮。」
 
    在那個肩挑人扛的年代,要進行閘基開挖、圍堰拆除等作業談何容易?但吃苦耐勞的水建人夜以繼日,艱苦奮戰,硬是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這項民生工程按現在的施工技術水平衡量也毫不遜色,足見當年的工程建設者為此付出了多麼艱難的努力。
 
    在望虞河國際II包段工程竣工驗收之際,當時的淮河報以長篇通訊《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為題,對疏浚工程處三年多施工的艱苦歷程進行了報道,並引起強烈反響。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人的潛能也發揮到極致,淮河、運河等各類大型工程都是疏浚工程處的佳作。」言至此處,昃向利眼裡寫滿了回憶,那個眼神是對崢嶸歲月的致敬,是對一代又一代水建人的致敬。
 
    青年持槍,老來執筆,如今,古稀之年的昃向利把公司的發展歷程寫下來、講出來並整理成大事記,成為親歷者與講述者,雙重身份的背後,是永遠滾燙的傳承之心,是心中不滅的「海軍精神」。
 
    循環往複,一生擇一業;千錘百鍊,一事謀一生。「在集團創業、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老一輩水建人為集團的發展作出了永遠銘記的貢獻,他們用自己的信念、犧牲和吃苦耐勞塑造了水發人的光輝形象,為大家樹起了學習的標桿,留下了對照的鏡子。」談及老水建人的奉獻精神,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賈寶力頗多感慨。

    流砥柱,盡顯擔當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集團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前輩的開拓,也缺不了後輩的突破。他們手把手將傳承的力量傳遞匯聚,成為集團薪火相傳、創新開拓的一個美麗交匯點。
 
    潘興敏就是這樣一位傑出代表。由他承建的淄博市淄河幹流治理工程時間緊、任務重、工期短,他帶領大家28天內挖運土方480萬立方、岸堤填築365萬立方、貫通岸堤35公里,月工作量在400小時以上,相比常人多出了近20個工作日,他也因此被人稱為「鐵打」的老潘。
 
    連續加班+超負荷工作,潘興敏體力嚴重透支,胃潰瘍再次發作,醫生強烈建議他住院治療,但考慮再三,老潘硬是拎著「葯袋子」返回「前線」。
 
    在潘興敏的感召下,全體施工人員鉚足了勁挑戰極限、衝刺目標,終於在汛期到來之前順利成主體施工任務,該項目的完工也標誌着臨淄區人民40年的淄河沿線貫通夢得以實現。
 
    「效率這麼高,質量能有保證嗎?」有些人禁不住擔心。
 
    「放心吧,絕對沒問題!」潘興敏憨厚的回答擲地有聲。
 
    岸堤及河道全線貫通的消息傳到了淄博市政府,政府領導直呼「不可能!」淄博市水利局和臨淄區政府兩次派專家到現場核驗工程,最終結論是:創出了「水發速度」,更創造了「水發質量」,連連稱讚這是個奇蹟!
 
    牢記老一輩水建人的囑託,練強過硬本領,打造匠心工程,就是最好的傳承。像潘興敏這樣的集團中流砥柱他們不畏艱難、接續奮鬥,順利接過老前輩的接力棒,集團發展也在他們的努力下不斷創造新紀錄、邁向新高度。

    青春勃發,一往無前
 
    2022年2月28日,水發建設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謝信,發信人是孟加拉國國家海軍。信中提到:「由水建集團承建的核電站航道疏浚項目自2017年開工以來,在集團公司的高度重視、配合以及項目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每年度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業主方提供的疏浚目標,贏得了業主及相關各方的認可。
 
    同時,在施工的關鍵時期,面對施工現場條件複雜、工期緊張、疏浚施工難度大、管線排放距離長等諸多不利因素,孟加拉國國家海軍看到了水建集團對本項目的高度重視,特別是貴公司的項目團隊給孟加拉國海軍和內河航運局業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孟加拉國國家海軍對水建集團的辛勤工作和奉獻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希望水建集團能繼續支持該項目的建設,發揚優良作風,實現高質量的業績。並祝水建集團事業蒸蒸日上。」
 
    32歲的王斌,作為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在前輩們的幫帶下,他現在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挑大樑。隨着水建集團的多元發展,業務布局全球,王斌被派往海外施工,談及常年的國外施工經歷,他說道:「剛到異國他鄉,語言不通、水土不服還不算什麼,最大的問題還是想家,但沒有我們水建人克服不了的困難,我一定會傳承老一輩奉獻精神,當好新時代水發傳人。」
 
    在孟加拉施工期間,王斌除了按照合同要求編寫各種施工方案以外,還要兼職質量經理、物資經理、試驗室主任,測量、畫圖、計量等工作。那時他的兒子才不到一歲,而王斌每次出國短則3、4個月,長則8、9個月,「長時間不在孩子身邊,他都不認識我了。」王斌苦笑著說。也難怪,王斌第一次走出國門的時候,兒子還不會說話,等回來的時候已經能夠簡單地交流了,再次回來的時候,說話更溜了。
 
    「我虧欠最多的就是家人,特別是妻子和孩子。」但每次在「小家」和「大家」之間選擇,王斌都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工作中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前輩傳承下來的海軍精神是我向前奔跑的重要助力。」短短几句話,雖然是對家人虧欠,可是卻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水發人對「傳承的力量」新的解讀。
 
    回眸發展史,拾憶三代人,目前水建集團已經走過65年的風雨征程,海軍精神穿越時空,一代一代在他們中間傳承,從大江南北到如今走出國門,精神傳承如影隨形,繪就起一幅不畏艱難、勇挑重擔的美好畫卷。(記者 孫珂 通訊員 王宗陽 張慶祝 劉婧)
 
責任編輯:郭昕玥 從挖泥船上走向「一帶一路」:「海軍精神」在水發建設薪火相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