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2019年的社會動亂和近年來的嚴峻疫情後,香港如何再出發?近日,香港科大商學院副院長徐岩教授與其碩士學生俞真合作完成並發布了《發展香港科技創新 推動社會向上流動》研究報告。報告從「產出思維」出發,明確提出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可為香港年輕人創造就業、創業以及長遠發展的機會,並研究探討了如何在宏觀方面推動香港打造更有利科技創新的生態和文化。
科技創新可打破千禧世代上升阻礙
報告認為香港進一步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具有很強的緊迫性,同時也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表的「全球創新指數2020」排名中,香港總排名位居第11位,雖然在「創意產出」和「市場成熟度」兩個主要指標中位居榜首,但在「知識及科技產出」指標中只排名54,新加坡在該項的排名較香港超前達40位。「全球創新指數」也關注到了地區城市結合力量的優勢,在「最佳100個科學和技術城市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城市群排名第二。
對於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挑戰,報告從政府、基建、文化和社會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並探討了未來的發展機會。報告認為,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香港千禧世代從小就對科技創新產業耳濡目染,他們擁有國際化視野,能夠將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推動科技創新可以讓香港青年人發揮所長,為他們創造就業、創業以及長遠發展的機會,提供向上流動的通道。
報告表示,儘管年輕一代在教育水準上比上一輩顯著提升,但他們在向社會上層流動方面,遭遇巨大阻礙,主要原因是香港對於傳統經濟驅動力的過度依賴。報告建議,作為一個處於先進發展水準的城市,香港政府有必要引入各種有利政策,促進技術創新,以增加社會流動性,推動經濟增長。
借鑑優秀經驗 吸引海外大型科技企業來港
報告認為,為推動第一類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多元化,香港急需吸引海外大型科技企業在本港設立研究中心,以建立和完善香港的創新生態體系,並為香港本地培養科技創業人才。這方面可以充分借鑑愛爾蘭,新加坡和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報告亦指出,吸引大型科技公司在香港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人才問題,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發展則為吸引海外大型科技公司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央明確提出要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把河套地區與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珠海橫琴納入粵港澳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報告表示,把河套地區說成是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最後一個機會也許並不過分。
充分發揮河套地區優勢 打造高科技園區
徐岩告訴記者,河套地區由香港和深圳共同開發的特點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香港面臨的土地和人才問題。如果政策允許,內地的科技人才無須通過優才計劃申請來港,只需申請相對簡單的工作簽證就可以在河套地區的企業工作。這樣海外大型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不再面臨挑戰,又可享有香港註冊企業低稅率等優惠政策及資金自由流動等便利。而在這些企業就業的香港年輕人熟悉科技企業的運作,洞察行業發展的規律,時機成熟時又可出來創業。
徐岩建議,可有別於科技園和數碼港的建設情況,在河套地區的建設中建立全新的管理公司,與內地相關部門深入合作,充分發揮河套地區共同開發的優勢,把河套地區打造成可以吸引全世界人才,能和劍橋創新園相媲美的高科技園區。
報告亦指出香港院校知識轉移的氛圍一直不夠強勁,因此基於「產出思維」對政府給予大學的配對基金進行了結構優化,建議其中的一半按照大學研究成果知識轉移所得的資金收入作為分配標準,以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相信這可推動大學與業界合作的積極性,改善香港科技創新的生態環境。(記者 鄧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