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名家指點】拜登政府對中國採兩手策略

【名家指點】拜登政府對中國採兩手策略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2-06-14 00:16:3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美國總統拜登到亞洲布局「圍堵中國」,刻意口誤「以武力護台」;接着國務卿布林肯於5月26日發表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演說,主題為美國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布林肯指出,拜登政府中國政策的三大支柱是投資厚植國力;與盟邦和夥伴群策群力;並提出未來與中國一較高下的願景。從布林肯的演說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如何看待中國崛起,及其應對邏輯。對此,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直言美方的「世界觀、中國觀、中美關係觀」出現嚴重偏差。

 美中避免直接衝突

 整體看來,布林肯發表此項以「投資美國、團結盟友、與中國競爭」為主軸的對中政策演說,即使對北京的口氣已經緩和不少,但是「以競爭界定美中關係」的核心戰略考量並未有本質的改變。第一,拜登剛上台時提出的「競爭、合作、對抗」的三分法,此時已經被「競爭、合作、競賽」所取代,同時也提出「投資、協同、競爭」的三大方向,雖然口頭上不再提對抗,但「競爭」主軸更得到凸顯。第二,拜登在近兩次美中領導人視頻會上表達的「四不一無意」立場,貫穿在布林肯此篇演說的全文中,這些現象反映,美方終於正視北京有關「沒有落實好『習拜會』共識」、「虛化和掏空一中原則」的關切,美中在台海議題上已逐漸形成不碰觸紅線、避免爆發直接衝突的默契。

 再進一步言,布林肯在演說中概括拜登戰略的口號為「投資、協同和競爭」,他提及去年拜登簽署的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法案,強調投資美國,反映拜登外交政策的核心——「中產階級外交」。所以美國的外交政策和經貿政策都必須服膺於重建中產階級此項重大目標,對中戰略也不例外。當理解拜登外交政策的核心,即能發現美國與中國競爭的底層邏輯仍是在經濟與科技此兩項美國的長期優勢上。當對中戰略重心回到經濟與國內議題,美國就更需要確保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優勢與供應鏈安全。但美國不希望與中國在軍事上有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布林肯在演說中清晰表態不尋求衝突或新的冷戰、不尋求阻止中國作為大國發揮作用,也不尋求阻止中國的發展,更承諾要維護美中衝突的「護欄」,並重申美國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表示不支持「台獨」。

 布林肯也指出,美國必須做到有效管控分歧,才能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他進一步表示,拜登政府已將「對中國的危機溝通和降低風險措施列為施政優先項目」。他說,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的各種議題,美國始終致力於與北京一面激烈競爭,一面密集溝通。美中密集溝通的結果,不僅反映在2021年蔡英文拋出「新兩國論」後的「美中共管台獨」之上,也反映在美國的不斷施壓而迫使台方接受外媒採訪時表明台灣不再尋求「台獨」。

 總之,布林肯的對中政策演說,堪稱「軟硬兼施」。軟的一面,包括美國不會阻止中國走自己的發展路線,也提及美中可在氣候、疫情與核擴散上加以合作;硬的一面,凸顯美中在價值上的根本歧異,尤其布林肯訴諸其民主盟邦來共同圍堵中國,不只強調美日印澳,也期望東盟青睞「印太經濟架構」(IPEF),對中可形成「整合性嚇阻」。儘管如此,布林肯仍從中釋出對中的「積極」信息,包括對美中經貿關係的表態鬆口。美方所設想的美中競爭「護欄」,何嘗不是美版的「鬥而不破」?更何況美國國務院官網關於美台關係的現況事實清單5月28日再度修改,將上次刪除的「美國不支持台獨」字句再度納入,在於澄清美方立場,也可建立與中國的信任。

責任編輯:楊穎婕 【名家指點】拜登政府對中國採兩手策略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