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同行】雙城優勢互補結出碩果纍纍  港深科創合作邁向新階段

【港深同行】雙城優勢互補結出碩果纍纍 港深科創合作邁向新階段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2-06-17 00:58:0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科創合作,一直是港深合作的「重頭戲」。香港回歸25年來,兩地在科創領域的合作碩果纍纍。從1999年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三方攜手在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共同創建深港產學研基地開始,深港兩地根據各自優勢,科創合作逐漸形成了香港研發、深圳孵化的模式。如今,東有河套,西有前海,深港雙城科創合作已邁向新階段,在更多的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創新之下,深港科創合作未來可期。 

 香港研發深圳孵化優勢凸顯

 早期的香港和深圳由於發展的進程與方向不同,在科創產業領域具有不同的發展優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人才匯聚於此,但由於空間狹小,客觀條件已不支持香港大力發展工業和製造業,因此香港工業早已北遷,這也形成了深港合作初期的「前店後廠」模式。但這樣的模式令香港的高科技難以大規模產業化,只發揮了科研功能。而深圳方面,有完備的工業製造基礎和廣闊的市場應用環境,但面向國際投資者融資則須依賴香港。

 1999年8月,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三方攜手在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共同創建了深港產學研基地,深港產學研基地建立了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以期為參股、加盟和進駐基地大樓的企業和孵化器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此後,香港六所高校相繼在深圳成立研究院,深港兩地的科創合作逐漸形成了香港研發、深圳孵化的模式。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是唯一一個有五所大學都排到世界前一百名的城市,香港湧現了許多優秀的科研機構和人才,在基礎科學領域優勢明顯。而深圳的優勢主要在於企業的創新和研發,現在已經擁有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企業,並且在通訊或互聯網的一些領域已處於世界前沿地位。因此從理論上看,香港在上游的研發優勢和深圳在下游的應用優勢都是非常突出的,如此一來,兩個城市的互補性實際上非常強。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對本報記者表示,深圳出好企業,香港出好大學,香港研究,深圳開發,加在一起優勢明顯。香港回歸25年來,深港之間的科創合作碩果纍纍。比如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的深圳科創學院、大疆科技等,他們都是用的香港研發資源,生產製造則在深圳。華為、華大基因在香港也有研究所,這些企業依託深港兩地,在國際上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此外,香港作為一個自由港,低稅率、資金進出方便,因此易於吸引國際人才,而這些人才也能為深港兩地的科創事業提供助力。此外,香港還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這一點也為許多深港的科創企業提供了不少資金上的幫助。

 前海「六鏈合一」助力科創合作

 2007年,深港兩地政府簽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

 2008年,深港兩地政府簽署《落馬洲河套地區綜合研究合作協議書》。

 2013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項目正式啟動,這或許是深港科創合作的一個里程碑,更多的香港科技人才由此來到深圳追尋夢想。該項目是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前海管理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後啟動的。據悉,「深港青年夢工場」引入了「六鏈合一」概念,冀通過項目集創意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信息鏈、人才鏈於一身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深港青年夢工場」又引進香港×科創平台、數碼港、香港青年專業聯盟眾創空間、香港科大藍海灣、深港產學研基地等科創平台和機構。

 郭萬達認為,前海雖然大多數人聚焦的是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但其實這與科創也有關聯,畢竟科技創新需要金融、需要人才。前海的科創平台能夠利用前海現代服務業的優勢更好地發展,前海的政策也正對科技創新創業提供重要支持。

 據悉,前海將圍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和建設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條主線」,從科技支持計劃和科技管理制度兩大部分來構建前海科技創新政策。

 原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曾表示,香港與前海的合作,使到深圳可以有別於上海等其他自貿區;而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天使基金、併購基金、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也可通過前海嘗試建立「硅谷」式國際孵化區域,從而拓展香港金融服務業,向科技創新行業延伸的能力。

 方舟認為,香港有很多上游的研發,前海作為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或許可以成立一個創投基金,專門針對香港的上游科技成果進行投資。前海現在已經擴區,空間更大,在前海的範圍內把科研成果進行孵化,並且與深圳的產業相結合,這方面可以做一些新的嘗試,以企業導向去推動科技成果。

 河套「一區兩園」將成「一國兩制」新實踐

 為了進一步推動兩地創科發展,香港和深圳於2017年1月簽訂《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落實在落馬洲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即日後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吸引內地、香港和海外的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

 2019年,中央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標誌着中央對全國科創產業的規劃延伸至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這也讓深港的科創合作走向了深入,此後深港兩地對於河套地區的開發與合作開始提速。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親自點題部署「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2021年9月6日,《關於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建設的合作安排》簽署發布,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分為香港園區和深圳園區,分屬兩地各自管理。這標誌着河套合作區又向前邁進一大步。截至目前,深圳園區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百個。

 入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鯤雲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由深圳本地、香港以及海外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該公司研發的數據流AI芯片,僅用三分之一的計算單元就可實現了國際同類產品最高4.12倍的實測性能,在芯片利用率上達到國際最高水平。從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香港青年蔡權雄是鯤雲科技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他認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項目產業化方面可以做到十分迅速落地,其獨特的區位、扶持政策、高科技創新和研發氛圍等優勢讓企業獲益頗多。而深圳所擁有豐富的電子產業積累和開放包容的創客環境,這對於芯片公司的發展有利。相信藉助高質量的改革與開放,深圳會始終保持創新活力。

 方舟表示,河套雖然小,但其實可以有很大的作為。它的優勢就在於擁有實現進一步創新的可能性。「一區兩園」的安排,實際上是借鑒了澳門和珠海在橫琴的合作模式。目前橫琴基本上實現了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開放和共同管理,並且共享收益。那麼在河套的兩個園區之間,是不是可以像橫琴一樣嘗試一些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把河套打造成深港科創合作的一個新高地,這值得期待。

 香港回歸25年來,深港之間在科創領域的合作樣本非常之多,過去長期困擾兩地的一些要素流動,比如資金、人才、器械和生物樣本等問題雖已有所改善,但仍待實現進一步突破。從這個角度上看,河套地區的「一區兩園」,其實可以視作是「一國兩制」的新實踐,未來成果可期。

 科創合作還須

 加大人才交流

 人才始終是發展科創最重要的基礎。如何吸引更多香港的科技人才來到深圳,來到大灣區,仍是未來深港科創合作的重要部分。

 方舟認為,深港之間的科創合作並不只單純為了深港兩地,現在國家正面臨着國際大變局,在科技上取得進步實際上是為了突破西方國家對中國封鎖的一個重要助力。在此情況下,香港與深圳兩地的合作其實是為國家科技自強自立的戰略發揮更大的作用。香港其實也認識到這一點,港府近期撥發了幾百億的經費,給幾個研究型的大學讓他們去國際上招攬高端科技人才,尤其是華裔人才,希望他們來香港的大學工作。

 「香港目前正在制定推動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我認為在談深港合作的時候不應該局限於怎樣讓香港企業或者人才去深圳,其實深圳的企業也可以到香港。在北部都會區的規劃裏應該鼓勵更多的深圳企業到香港的北部都會區,在靠近深圳的邊境地方設立國際中心,用這些國際研發中心來招攬國際人才。這樣的話,因為香港有國際自由港的條件,對這些企業來說,把人才招到香港靠近深圳的地方來工作,比直接到深圳要更便捷。」方舟說。

 郭萬達表示,吸引人才,有載體、有平台。香港提出的北部都會區,深圳的河套和前海,這些都可以通過一些政策和改革將其打造成人才的新高地。而站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層面來說,中國不僅要吸引港澳的人才,更要吸引國際的人才。要具吸引力說到底還是要更加開放,各種環境要向國際化看齊,比如稅收、法治、制度建設。(記者 伍敬斌)

責任編輯:楊穎婕 【港深同行】雙城優勢互補結出碩果纍纍  港深科創合作邁向新階段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