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4%,超過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3.5個百分點;去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實現連續兩年兩位數改善。在「雙碳」背景下,擁有最齊全工業門類的山東,是如何有條不紊地推進低碳綠色轉型的?
6月15日,由生態環境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濟南開幕。開幕式上,位處東營市的我國首個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引發廣泛關注。
在經過加壓、分子篩脫水,再加深冷提純後,該項目可製取純度達99%的液態二氧化碳。據悉,該項目每年可回收1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植樹近900萬棵,或近6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2020年,濰柴動力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0.23%的商業化柴油機,480天後的2022年1月8日,濰柴動力再次將熱效率提升至51.09%。據了解,如果該柴油機在全行業推廣應用,與現在平均熱效率46%的主流產品相比,每年可減少5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相關數據顯示,在供給側減排的推動下,「十三五」期間,山東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4%,超過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3.5個百分點。
2021年9月,山東省在《「十四五」製造強省建設規劃》中一連用了31個「綠色」,強調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的節能減排底色。本報記者注意到,在《建設規劃》中,山東省除了制定工業領域碳達峰總體實施方案、開展全流程二氧化碳減排示範工程等減排措施,亦着重強調擴大可再生能源比例、壓減高碳能源消費等能源結構的轉換。
在2013至2020年間煤品燃料占能源消費量超60%的淄博,一場能源結構轉型攻堅戰業已悄然打響。2021年1月,《淄博市綠色智慧能源示範城市五年行動方案》面世,同年11月,圍繞推進產業、能源、交通、建築、生活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淄博市實施減碳降碳十大行動工作方案》印發。
此外,據媒體報道,淄博市亦在積極推進包括產業結構升級、清潔能源替代、運輸結構優化、揚塵精細管控、VOCs深度治理、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在內的「六大減排工程」,以及包括外電入淄、清潔能源替代、新能源倍增、煤電機組整合提升、智慧能源改造、工業餘熱回收利用在內的「六大能源工程」。
除淄博外,首批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濟寧、泰安新泰100萬千瓦光伏領跑者基地開闢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新路徑,建成全國首個利用退運電池建設的儲能電站,投運「風光+儲能」項目30個,煙台海陽依託核能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山東各地也陸續推出了一系列能源結構轉型的樣板工程。
今年3月3日,山東省能源局副局長王福棟在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0年底,山東全省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4541萬千瓦,是「十二五」末的4.1倍,佔全省電力總裝機比重提高到29.2%,比2015年提高了17.7個百分點。其中,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273萬千瓦、生物質發電365萬千瓦,分別佔全國的9%、12.4%,均居全國首位。2021年,山東可再生能源的優勢正在加速擴大,當年,山東全省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5849萬千瓦,同比增長28.8%;發電量912億千瓦時,增幅達44.6%。
進入「十四五」,山東迎來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攻堅期」、「窗口期」。本報記者注意到,除通過印發《山東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山東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試行)》等省級文件進行頂層設計外,山東也開始濟南、青島、煙台、濰坊和威海等市率先啟動碳普惠制建設試點,探索綠色低碳轉型新模式、新業態。(侯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