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正積極研究與內地及國際通關,減少防疫措施為入境旅客帶來的不便;他又說,即使未能在短期內全面開放邊境,也會研究臨時措施,包括居家隔離或縮短隔離酒店的檢疫日數等。誠然,兩年半以來,受到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香港與內地、國際的人員往還明顯減少,這對我們維繫香港國際往來樞紐地位非常不利。希望新一屆政府進一步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確保市民安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因應疫情變化,優化抗疫措施,能放開一點就放開一點,做到防疫、經濟民生兩不誤,推動社會安全有序復常。
當前世界仍處於新冠疫情大流行階段,遠至歐洲、近至澳門,近日均出現新一波疫情,而香港亦有所反彈,連續多日處於確診病例逾千宗水平,多間學校和食肆陸續出現感染群組,反映傳播鏈遠未切斷。此時此刻,社會本應保持警惕,可是第三針接種率僅六成多,免疫屏障構築仍然緩慢,加上許多市民由於看見重症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而輕視疫情,甚至完全喪失戒備,這些情況難免令人擔心。展望未來,特區政府應繼續「谷針」,特別要提升「一老一幼」接種率,同時不斷向市民宣傳抗疫的重要性,提醒大家香港承受不起疫情再一次爆發所帶來的衝擊。
抗疫防疫工作是萬萬不能鬆懈的,但這並不妨礙探討復常之道,逐步推動與內地和國際恢復通關。應該看到,我們已較第五波疫情爆發前更具底氣、更有條件,因為醫護人手、醫療物資、病床和隔離設施都非常充足。在此情況下,特區政府應當妥善謀劃,一點一點地恢復香港的外部聯繫。
無疑越來越多人都希望恢復與內地和國際通關,重啟深受疫情干擾的經貿、探親、旅遊、留學等經濟民生活動。其實在這方面,特區政府應該有條件不斷優化改善檢疫安排,例如鑑於Omicron潛伏期較短的特點,當局大可縮短檢疫時間,從而增加外地人來港的誘因;又例如針對深圳隔離酒店床位不足的問題,特區政府大可採納有立法會議員的建議:善用啟德及竹篙灣隔離設施合共2萬個床位,讓有意返回內地的市民入內檢疫,完成檢疫後再以閉環方式由巴士送往過關,隨後再於內地接受居家觀察。特區政府亦可加強與內地協調,爭取在邊境增加檢疫點。凡此種種方法均值得嘗試,只要與內地溝通協調好,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既可方便外地人來港,也可方便香港市民北上。
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大都會,長期封關必會削弱香港的國際聲譽和競爭力。新一屆政府須努力穩控疫情,將風險維持在可控程度,為此實施科學化的防疫措施是必須的。候任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早前表明,上任後將推出措施,爭取將訪港旅客檢疫日期縮減至5日甚至更短,同時配合家居隔離,並且要求旅客採取「點對點」行程。相信在實施「精準防疫」策略後,可以減少外地來港人士的不便;同時亦要切實增強內地對香港防疫工作的信心,這對解決通關問題至關重要。(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中通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