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接受商報專訪 風險當前港須「強身健體」

有片|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接受商報專訪 風險當前港須「強身健體」

責任編輯:蔣璐 2022-06-25 01:14:4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回歸25年,香港連接內地和國際的角色越趨穩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長期保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稱,香港的成功離不開「聯通內地和世界」,未來香港不僅要擔當中介角色,更要服務全球。面對地緣政治角力加劇,他表示,對香港來說,風險一直存在但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警醒自己,「強身健體」才可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

    雄厚資本有助抵禦風險

    地緣政治角力加劇,金融風險持續升溫,面對西方國家或會向中國投下「金融核彈」,香港特區亦難以獨善其身。許正宇回應稱,金融風險一直存在,並非香港獨有,重點是是如何管控,「當前全球任何地區都面對風險,以歐洲為例,當前的風險就是能源價格上升」。

    許正宇強調,風險不可怕,但要警醒自己「強身健體」。他引述數據解釋:「當前香港股市的市值,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10倍以上,至於去年本地經常帳盈餘為GDP的11%,加上當前香港的外匯儲備超過4600億美元(折合約3.59萬億港元),相信即使出現金融風險,也會有很好的抵禦基礎。」

    除了雄厚的資本實力有助抵禦任何可能出現的「金融核彈」,許正宇指出,香港的監管措施是否到位,以及能否適應市場變化,也影響香港能否具備金融風險的能力。目前為止,即使面對俄烏戰事及美國加息,香港金融市場仍然能夠有序運作。

    海外投資者經港投資內地

    過往持續不斷有聲音指香港應修改聯匯制度,將港元改與人民幣掛鈎,許正宇回應稱,香港為細小經濟體,聯匯制度對香港最為有利。

    他說:「香港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已經接近40年,雖然美國近日有加快加息跡象,但聯匯制度仍然行之有效,當前沒有必要改變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聯匯制度,以免製造不確定性。」

10.jpg

    許正宇稱,未來香港不僅要擔當內地與世界的中介角色,還要服務全球。記者馮瀚文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一直保持高度國際化。許正宇稱,在「國家一盤棋」的前提下,香港是全國最國際化、法治化和市場化的城市,除了因為奉行獨立司法制度外,香港商業的營運方式、標準、規矩以及專業人才方面皆屬國際高水平,促使海外投資者繼續透過香港投資內地。

    除了依從國際標準營商,香港另一成功之處,就是地理上享有「近水樓台」的優勢。許正宇說,香港地理位置獨特,優勢明顯,「若要從香港出發前往上海或北京,分別只需2小時或3小時;相反由新加坡出發往北京,則需要6小時左右,可見相比其他地方,海外投資者由香港進入內地,在時間上是相當便捷的」。他又強調,香港不止要擔當中介角色,還要服務全球,只要香港能夠「做大做強」,就能夠服務全球企業。

    中資金融機構作用增加

    過去10年,「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先後落實,是香港金融業的里程碑。許正宇表示,中資金融機構是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互聯互通』得以落實,中資金融機構發揮的作用日漸增加,一躍成為迷你超級聯繫人」。他續說,當前中資銀行已佔香港金融業的三分之一,加上當前香港的新股集資,超過70%獲得中資券商參與,足見中資金融機構對香港的重要性。

    對於近年港資公司減少在香港上市,許正宇稱,香港既是國家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有從事黃金及石油產品等產業,因此不應該單純從香港上市公司佔整體股市比例,來斷定香港市場的面貌。

    綠債助雙碳「飛入百姓家」

    港府於今年初首次發行零售綠色債券,許正宇期望,透過是次發行,可將「雙碳」(即「碳中和」和「碳達峰」)目標「飛入尋常百姓家」。雖然零售綠色債券於掛牌首日「破底」,但他強調難以藉掛牌首日價格的升跌,來斷定是次發行是否成功。

    資料顯示,今年發行的首批零售綠色債券所得,將用於廢物管理、水及廢水管理,以及綠色建築項目;並用於合資格的項目,如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綠在灣仔、智管網和啟德發展區新急症醫院等項目。

    許正宇期望,市民通過參與認購零售綠色債券,可以在獲得金錢上的回報之餘,也為香港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從而推動整體經濟向綠色轉化。對於透過人才培訓推進綠色金融的工作,他指出,將參考歐美經驗,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列入人才清單的一部分,同時積極培訓香港本地相關人才,充實人才庫。

11.jpg

    加強「漂綠」監管披露

    對於發展綠色金融所衍生的「漂綠」(Greenwash)問題,許正宇回應稱,這是綠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必經階段,「一方面因為市場充斥大量綠色金融產品,另一方面因為綠色金融產品具龐大需求,才引發市場對『漂綠』的憂慮」。為應對該問題,許正宇稱,一是配合監管,二是加強日常披露解決。

    許正宇續稱,在監管層面,當局除了採納內地與歐盟商討中、有關綠色項目的可持續金融的統一標準(Common Ground Taxonomy),還會加強投資者的披露,並且透過監管機構旗下領導小組,協調業界推進綠色金融。

    另外,港府修改目前適用於規管強積金投資的法例,將中央政府及內地3家政策性銀行納入「獲豁免當局」,使強積金日後可投資中央政府、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行的未有評級的債券,許正宇強調這是按發行人的性質而作出決定,當局會審慎而行。

    防疫與經濟兩相兼顧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兩年半,香港跟隨內地實行「動態清零」,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對於金融界有聲音期望港府能夠適度放寬防疫限制,許正宇回應稱,港府一直聽取業界意見,期望可在防疫及社會經濟之間取得平衡。

    許正宇談到,防疫工作上,香港一直實行「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任何防疫措施既要平衡疫情與社會經濟,也要顧及各界的可接受程度。他期望,日後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能夠找到一個各方可接受的方案,當局亦會繼續跟進業界意見。

    另外,港府計劃於今年底就訂立《網絡安全法》展開公眾諮詢,市場關心法例會否影響香港的資訊流通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許正宇回應稱,網絡安全是國際課題,非香港獨有,立法是大勢所趨。他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如果要吸引國際投資者,亟需一個穩健的投資環境,相關工作宜穩步推進。(記者 鄺偉軒 視頻 Sonia)

責任編輯:蔣璐 有片|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接受商報專訪 風險當前港須「強身健體」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