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之前,香港在這頭,祖國在那頭。
香港回歸廿五載,跨過這條窄窄的深圳河,內地與香港緊緊扣在一起,各方各面的交流亦變得更加頻繁。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一定少不了,中央在香港回歸2周年和10周年之際,分別贈送兩對大熊貓,為海洋公園增添新生機;也一定忘不了,回歸以後數次與訪港的奧運天團以及航天英雄深入接觸。
於兩地而言,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回憶。
四隻大熊貓的「港漂」生活
1999年3月11日,在香港即將迎來回歸2周年之際,2隻大熊貓離開他們的四川老家,「跋山涉水」乘坐專機來到香港,從此在海洋公園安家,成為「港漂一族」,而這就是中央贈予香港的2隻大熊貓——安安和佳佳。
大熊貓安安、佳佳初次亮相。 網絡截圖
據本地媒體報道,受1997亞洲金融風暴等影響,那幾年海洋公園整年的入場人次都很少,所以安安、佳佳的到來,對海洋公園來說是份「大禮」。事實亦是如此,據海洋公園統計,自安安、佳佳進駐公園後,吸引超過2900萬人次的遊人探訪。
佳佳來港時已經21歲,相當於人類60歲。此前,佳佳在內地已產下5胎共6名子女,算得上「兒孫滿堂」,更因每年正常發情產子而有「英雄母親」之稱。
安安則比佳佳年輕8歲,在來港前還曾到新加坡萬禮動物園客居半年,故有「熊貓大使」之稱。
2007年4月27日,香港即將迎來回歸10周年紀念,中央再贈予2隻大熊貓——樂樂和盈盈,這2隻大熊貓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在海洋公園的熊貓館展出。
大熊貓樂樂和盈盈抵港。 香港政府新聞處資料圖
樂樂和盈盈即將到港的消息剛傳出,就在香港掀起一股「熊貓熱」,據海洋公園當時表示,好多遊客「打探」新熊貓的消息;而專門為樂樂和盈盈舉辦的大熊貓命名比賽,更吸引全港13000人參加,最後才敲定樂樂和盈盈的名字,代表「快樂」和「豐盈」。
每天早上由護理員檢查牙齒狀態,再伸出手掌測量當日血壓,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便是4隻「港漂」大熊貓一天的開始。據悉,每隻大熊貓都有自己相熟的護理員,心情好的時候,會主動走過去求護理員摸摸。
大熊貓樂樂被一條帶有檸檬味的毛巾逗得前翻後仰。中新社資料圖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的一則報道,照顧居港大熊貓近20年的護理員表示,4隻大熊貓都能聽懂粵語、普通話和英語的指令,而在剛抵港時,來自四川的國寶們聽慣了四川話,對護理員說的普通話根本不理睬,以至於護理員還需要模仿四川師傅教的川音來呼喚它們。
護理員十多年的悉心照料成效顯著,佳佳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圈養大熊貓,直到2016年才以38歲的「高壽」離世,此時它已相當於人類的114歲。
大熊貓佳佳38歲生日。
2代「港漂」大熊貓一直居住在海洋公園,成為連結香港與四川之間的某種象徵。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香港政府捐款100億港元,援建190個項目,其中23個就在臥龍,為表感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和都江堰熊貓基地目前都是免費向港人開放。
奧運「天團」訪港成慣例
2008年最高潮門票2個鐘售罄
去年的東京奧運會,香港隊時隔25年再次獲得金牌,還憑藉1金2銀3銅的成績創下歷屆奧運最佳戰績。這也是回歸以後,港隊在奧運會上的「首金」,「奧運熱」在香港再次掀起高潮。
其實,說起港人的「奧運熱」,已經由來已久。
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結束後,體操名將劉璇、李小鵬等率領25名悉尼奧運會金牌運動員到港展開為期3天的活動開始,奧運「天團」訪港漸成慣例。直到去年12月,奧運「天團」已經是第6次來港活動。
內地奧運健兒訪港代表團去年12月3日至5日訪問香港。 圖源中通社
其中,當數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精英」訪港活動最為矚目,北京奧運結束後5天,包括「跳水女王」郭晶晶、羽毛球名將林丹、乒壇「大魔王」張怡寧、體操運動員鄒凱等一批獲得金牌的國家運動員就已抵港展開「奧運精英匯香江」活動,可謂是陣容鼎盛。
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精英」訪港。 網絡圖片
據新華社當時報道,奧運冠軍來港的消息一傳出,已經在香港掀起一股「追星熱」,最受歡迎的「奧運金牌精英與市民會面暨體育示範表演」,包括跳水、乒乓球、羽毛球、體操各個項目近3萬張門票,在公開發售後短短2個多小時就已售罄。
2008年訪港期間,跳水金牌運動員郭晶晶、吳敏霞、秦凱與藝人容祖兒一起獻唱。 網絡圖片
當時網絡購票還不算普及,有市民專程通宵去排隊買票。
在中環、荃灣等多個售票地點,不少市民提前一天晚上就開始通宵排隊等待購票,正式開售之後,各個售票網點也都是大排長龍,甚至需要警察到現場維護秩序。
即便是去年在新冠疫情之下,來自12個比賽項目的29名在東京奧運會取得佳績的運動員及3名教練,仍在閉環管理的形式下來港與市民交流。
據新華社的一則報道,奧運健兒訪港活動之緣起,是答謝與回報。在香港回歸以前,霍英東等多位愛國愛港工商界人士就已開始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慷慨解囊,從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之後,霍英東所設的體育基金就開始撥款獎勵在奧運會上奪得獎牌的國家隊及香港隊選手。時至今日,霍英東家族為中國體育事業的捐款已在數億港元以上,不僅長期重獎優秀選手,還默默為體育科研大量捐款。
霍英東與世界華人慶祝北京申奧成功。 網絡圖片
除此之外,香港對於祖國體育事業的支持還包括,以物理治療蜚聲中外的香港理工大學,其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曾派出多名成員,定期在北京為國家隊提供理療服務。
而國家隊對香港隊亦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與援助,包括直接讓香港隊跟隨國家隊進行訓練,東京奧運會上,港隊女乒摘下團隊銅牌,其教練李靜賽後也衷心感激國家隊允許港隊跟隨他們一起訓練,才會有今天的成績。
國家隊與香港隊領獎台上勝利會師。
在頒獎禮上,中國女乒和中國香港女乒同時站在奧運領獎台上,東京奧運賽場奏響國歌,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同時升起,也讓許多人為之熱淚盈眶。
太空人數度訪港
掀港「航天熱」
去年6月份,一批「宇宙級天團」來港活動,再次喚起港人對國家航天事業的熱情。此次訪港的成員都是負責「長征」「神舟」「北斗」「天問」「嫦娥」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的科學家,同時由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上採樣取回的部分土壤也首次在香港公開展覽。
6月23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等6位科學家到訪香港理工大學。
戚院士在理工大學發表題為《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的演講。 圖源中新社
88歲高齡的戚院士當時作了題為《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的講座,全程不看講稿也沒有休息,戚院士深情地講述自己曾多次來港交流,「我深刻感受到,祖國航天科技的每一次成功,香港市民都歡欣鼓舞,他們對祖國航天事業的支持令我非常感動。」
從2003年「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訪港開始,到後來多位航天員數度訪港,港人對宇宙太空的好奇心以及對國家的歸屬感也與日俱增,也因此每一次國家在航天領域取得成就時,都能在香港掀起新一波的「航天熱」。
2003年10月31日,「神舟五號」返回地球後半個月左右,航天英雄楊利偉便展開為期6天的訪港行程。其間,楊利偉所到之處,都受到許多香港市民的熱烈歡迎,不少人都盼着和他合影握手以及求籤名。
楊利偉還和香港的中小學生展開面對面的交流,對於學生們提出的「是否從小就立志成為太空人」、「你在何時開始接受太空人訓練」及「在飛船上進行了什麼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楊利偉都耐心地給予回答。
隨後數年間,「神舟六號」2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神舟九號」3位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亦到港和香港市民面對面交流,大批市民為了和諸位航天英雄見面,凌晨甚至提前一天晚間就開始排隊購買「航天代表團大匯演」等門票。
「全港歡迎神舟九號載人航天代表團大匯演」活動現場。
而在國家的許多航天項目上,都不乏能見到來自香港的貢獻。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理工大學及浸會大學都先後加入國家航天項目,多名本港科研人員參與其中。
據本地媒體統計,香港4名科學家於2007年參與繞月探測應用委員會,負責研究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所得的月球數據;理工大學於2010年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簽訂研發協議,並於2013年聯合研發「相機指向機構系統」,成功拍攝「月兔」釋放過程及嫦娥三號着陸器周圍月貌全景;「天舟一號」飛天,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應邀參與微重力下體質流失的太空實驗。
港人持續多年的「奧運熱」、「航天熱」,以及兩代「港漂」大熊貓都成為了港人的一分子,離不開這25年來,香港與內地之間源源不斷的合作與交流。
每一屆奧運期間,街上都能看到為國家隊和香港隊喝采的香港市民;在航天英雄來港時,每每分享到國家在航天領域創造一個個成就的歷程時,在場都不乏「眼濕濕」的觀眾,港人對於國家的歸屬感也越來越強烈。
香港回歸25年後的新篇章,兩地之間的交流仍然是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將引領着這朵燦爛的紫荊花,創造更多美好浪漫的風采。(文字 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