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深港澳高校預選賽區暨第四屆深圳虛擬大學園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預選賽」)復賽正式打響。
本屆預選賽以「服務深港澳高校,共促創新與創業」為宗旨,面向具有深港澳高校(含深圳虛擬大學園成員院校)背景的創業團隊和企業(含校友企業)公開招募參賽項目,進一步促進港澳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港澳與內地交往交流。
預選賽自5月正式啟動報名,共吸引來自深港澳多地的284個項目報名參賽,經網絡評審,共有134個項目入圍預選賽復賽,參賽項目涵蓋先進製造、新能源及節能環保和新材料、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生物醫藥以及電子信息等多個行業領域。
今年,賽事採取多項舉措助力創新創業,賽事主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協同園區內高校、香港的跨境孵化平台、金融機構、產業組織等一同搭建「科技賦能」、「跨境賦能」、「金融賦能」、以及「產業賦能」四大特色資源通道,為創新創業者持續賦能,為參賽優秀項目加速發展提供更強有力支撐。
復賽現場湧現出一批先進科研技術成果,讓人眼前一亮。由深圳北航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推薦的基於北斗衛星信號的目標探測系統項目,利用北斗導航衛星信號作為外輻射源,對空中目標進行探測,具有成本低廉、反隱身性能優秀、抗干擾能力突出的優勢,項目在無人機探測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
得理科技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賀倩明博士展示了「基於NLP的法律裁判文書智能檢索」項目,該項目建立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國內法律垂直領域應用的領先優勢。
來自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創業團隊,首次提出了「超分子細胞」的概念,並基於一種全新的細胞治療技術開發出一款使用方便的試劑盒。該技術首次利用主客體作用構建細胞-脂質體結合體,利用細胞的先天趨向性特性精準靶向遞送藥物,打造了一種全新的、無損細胞功能的活細胞遞送納米藥物平台。
各項創新成果依次亮相,評審評委從項目自身的技術和產品、商業模式及實施方案、相關行業及市場、團隊及財務等方面對參賽團隊現場答辯內容進行客觀、公平、公正的評分,並對參賽項目現存問題提出建議。根據預選賽的賽制安排,復賽採用「8+6」模式答辯,即選手路演8分鐘,答辯6分鐘。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實際情況,主辦單位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復賽路演與答辯環節,有近七成的項目通過線上形式參加答辯。
多次參與創賽評審工作的評審評委表示,通過創賽的平台,越來越多的高新科技成果從科研方向進入產業化,參賽項目質量逐年提升。預選賽成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科技、產業三者融合的平台,為灣區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7月24日,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深港澳高校預選賽區暨四屆深圳虛擬大學園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即將開賽。晉級決賽的團隊將於7月21日及之前收到主辦單位發出的電話通知及郵件確認。(記者 黃鳳鳴)
頂圖:預選賽項目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