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創新科技與工業局局長孫東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的回信交到培僑中學中三學生陳蔓琳手上。陳蔓琳怎麼也沒想到,在2022年的暑假前夕,竟然收到了來自「帶着我的夢想上天宮」活動的第一封回信。這是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中國航天員送給香港的一份滿載希望與祝福的禮物。
在送信活動的現場,來自培僑小學和培僑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們,一同觀看了正在太空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在空間站錄製的視頻。
在長達15分鐘的視頻里,陳冬首先分享了陳蔓琳的信件,回應了她在信中的困惑,同時也用自己的追夢歷程鼓勵所有的香港學生。陳冬說,和所有年輕的同學們一樣,他也有迷茫和疲憊的時候,也曾因為要重新走進教室,學習新知識而感到犯困想睡覺;也曾在進行超重耐力訓練的時候,經歷8倍的體重壓在身上等常人難以忍受的身體極限考驗。但夢想的力量總會讓自己咬咬牙堅持下去,在備戰神十一任務的6年里,他幾乎與世隔絕,專心訓練,才站上了飛天的起跑線。他表示,所有夢想的實現都不容易,需要日積月累的堅持和全力以赴的專注。
陳冬在空間站給香港學生錄製視頻。
陳冬說,如果航天是幅畫卷,那麼人生也是一樣,畫卷裡不可能只有成功和喜悅等亮麗的顏色,也會有迷惑徬徨等黑色和灰色的點綴,一幅畫一定要是五彩繽紛,人生才會是絢麗多彩。
陳冬給香港學生的回信。
同時,陳冬也在視頻中回憶了25年前自己觀看香港回歸時的激動,得知香港終於回到祖國懷抱所感到的驕傲與自豪;還講述了自己到香港參與回歸20周年的活動,與香港青少年面對面交流的經歷。他指,香港學生得體的舉止談吐以及活躍的思維都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17年楊利偉、景海鵬及陳冬出席香港回歸20周年活動。
這一個個親切貼地的小故事,讓當天參加送信活動的同學們感到鼓舞,有同學說,航天員的回信為未來繼續追求航天夢想增添強大的動力。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表示,如果可以藉着這個活動令香港的青年學生覺得離夢想進了一步,就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而作為收信人的陳蔓琳雖然看上去,是滿滿「學霸式的淡定」,卻在採訪中透出了抑制不住的興奮與激動。
陳蔓琳表示,從6歲看王亞平在太空授課,看着熒幕上陀螺和水球在奇妙懸浮,到小學第一次接觸太空生活的課題,了解航天員在太空如何吃飯、洗澡、行走,加上平時非常關注神舟載人飛船發射等航天新聞,這些都讓她對航天,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說,在一個月前,當看到「帶着我的夢想上天宮」徵信活動的海報,就悄然寫下了「仰望天空、好奇它為何如此湛藍,看着閃爍的星辰在夜空劃過,心想着何時我也能在天上翱翔、甚至穿梭在群星之中…」,這封信伴隨着她對太空的嚮往,對航天的喜愛與好奇飛向了中國空間站,她也默默期待自己可以收到來自「天宮」的回信。
「帶着我的夢想上天宮」徵信活動海報。
陳蔓琳手寫信截圖。
可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當來自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封回信真的抵達香港,不僅讓陳蔓琳夢想成真,也讓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高興不已,他欣然接受邀請,親自擔任起「天宮信使」。
孫東在送信活動現場發言時鼓勵香港學生在創科道路上多想、多問,多參與科創活動,挑戰自己,多了解國家發展,拓闊眼光。孫東指出,隨着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的科研人才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國家級科技任務。他深信,有了這群創科生力軍,香港必定能夠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科樞紐,為國家建設成為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創新科技與工業局孫東講話。
「帶着我的夢想上天宮」活動今年4月展開,香港的中小學生踴躍參加。大家通過寫信,表達了對航天員的問候,對航天科技的好奇以及對浩瀚宇宙的嚮往。截至7月,收到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的信件總計3萬多封。
頂圖:孫東和陳蔓琳交接信件。